竭盡全力 告別“三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9封信

另一類閒思則是有害的。如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憂慮就擔心同學們怎么議論自己,父母怎樣批評自己,鄰居又會如何瞧不起自己。結果越陷煩惱越深,越不能平心靜氣地分析失誤的原因,更談不上採取積極有效的糾正失誤的措施了。這樣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鏈:考試失誤情緒低落無心糾正成績更差。不少後進同學就是沿著這條惡性循環鏈,使自己從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層。這類閒思尤難控制。

由自己,我想到學生經受挫折時,產生的閒思一定多於我,倘不有效地控制,確實貽害無窮。

引導學生控制“三閒”,就使學生較明確地將無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區別開來。一旦有了區別,下意識和潛意識就會起作用,不知不覺地對其加以限制。區別之後,又提出千方百計控制,雖不至於完全控制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控制比不控制要好得多,“三閒”數量一定要少得多,學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一位同學從別的中學轉到我班,到這以後須寫日記和統計“三閒”,我看他剛來時的日記最後一行寫道,今日“三閒”數量:閒話280句,閒事13件,閒思3?郾5小時。能有這么多嗎?據我觀察,他實際“三閒”數量,只會比這多,不會比這少。

過了半年,我再看他的日記,確實寫得比過去好多了,看他寫的《自我教育計畫》,感到他想問題較全面,一個月中自己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都有較明確的追求目標。

談到控制“三閒”中閒話這個細目時,這位同學這樣寫道:“這個月我要努力把自己的閒話控制住,目標是每天控制在52句以內。”我從來沒要求他具體規定自己閒話的句數,沒想到他竟提出了這樣的目標,便問他:“這52句是怎么回事?”他回答:“經過控制,我閒話比以前減少了一半多,但和同學們比仍然比較多,要全部去掉,顯然不可能。我計算了一下,自習和上課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說閒話,但在家裡和校內課間活動時,還不知不覺說些使別人不痛快的閒話。每堂課間6句便是36句,早晚還有那么長時間,不由自主地各說8句便是16句,合計52句。”我聽了,沒說好,也沒說不可以,只是說你可以試一試。效果好,就繼續試。

又過了一個月,我再看他的日記本,這位同學在本月《自我教育計畫》談到閒話這一項時寫道:“經過上月努力,我已達到了把閒話控制在52句以內的目標,本月要繼續努力,把閒話控制在每天39句以內。”

一年以後這位同學紀律明顯好轉,基本控制住了自己的閒話,成了全校書法和美術活動小組的尖子學生。

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一個能夠控制‘三閒’的人,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能是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控制“三閒”要注意,一定要引導學生弄清“三閒”的概念,個別同學以為學習以外,特別是學習課本知識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無用的。這是偏見,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這種偏見的學生甚至不願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不願參加體育鍛鍊,拒絕參加課外活動小組。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有害的閒思,倘不加以控制,學生長大以後將難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廣泛化的現代社會生存。

具體控制“三閒”的辦法應當有幾十種、上百種,每位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方法。我感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儘可能多地做實事,明確做什麼事,做幾件,用多長時間做一件。心情不好時,做喜歡做的、難度小的事。實事做多了,形成較牢固持久的興奮中心了,“三閒”便不容易侵擾了。

時間的利用率是看不見的競爭,而這種競爭才是最有價值的。有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他制定了周密的學習計畫,然後有條不紊地去完成計畫,時間被合理地充分利用,連邊角余料也有效利用了,這樣,他就在充實中享受到了不斷進取、不斷進步的快樂,享受到了知識本身的樂趣,希望在前,他前進的道路越來越寬,腳步也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