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盡全力 告別“三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9封信

竭盡全力 告別“三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9封信

同學們:

不斷有同學過來告訴我說,作業太多,時間不夠用,壓迫得自己沒有了一點自由時間,連整理錯題本、回顧課本的時間也找不出來。聽了以後,我進行了深入地觀察,感覺同學們作業是不少,壓力也很大。但是,在時間的利用上,卻普遍存在大量浪費的現象,看得見的,有人課前飯後在教室嬉笑打鬧,下課鈴聲未響已經衝出教室,甚至自習逃課。遲到似乎是永遠的風景,課堂上昏昏欲睡的人總有那么一兩個……這些同學,很難說課堂上在作什麼,他好象是時間的富翁,時間於他似乎永遠流逝不盡,百無聊賴、漫長難捱。這些現象也許與你無緣,那么,你的時間真的已經充分利用了嗎?

靜心思考一下,你有“三閒”嗎?

讀一下魏書生老師的經典文章吧:

《控制“三閒”》

我經常要求學生計算“三閒”的數量。從1979年起,我便建議學生每天像原蘇聯生物學家柳比歇夫那樣,細緻地計算時間的利用率,然後統計一下今日“三閒”有多少。

後來我便要求學生,每天寫完日記以後,便在最末一行記下當天“三閒”的數量。

所謂“三閒”,即閒話、閒事、閒思。

我發現,凡學習不好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他們控制了“三閒”,而是“三閒”控制了他們。

不只學生,就連自以為有點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某一段時間無所作為,明知有許多實事可做,但腦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覺地或很不情願地任腦子閒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閒事,也有時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談俱樂部成員。

應該說,我算是一個比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較多任務之時,我覺得自己腦子仍不自覺地向閒思貢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

由此我想到缺乏自制力的中學生們,被“三閒”控制的時間一定比我多。

統計“三閒”,先要具體分析什麼叫閒話、閒事、閒思。

閒話,指沒用的話和有害的話。沒用的話是指人家在那上自習、看書,他在那說笑話,說玄話,說大話,說課外的話,當然都沒有用。公共場所,如閱覽室、科技活動室,他竟說電子遊戲廳的事,當然沒用。人家在聽廣播、看電視、參加會議,他講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沒用,這類話,不說為好。另一類是有害的話。人家學習,他故意干擾別人,分散人家注意力;人家進步,他編了瞎話,造了謠言傷害人家;別人團結,他背地裡傳話,搬弄是非,背後說人家短處,即使無意,也是有害的話。

閒事指無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個中學生,並非研究電子遊戲機的專家,卻把課餘時間消磨在電子遊戲廳里,這顯然是沒用的事。老師正在講數學,個別人數學成績不好,卻在下面看武俠小說,當然無用。同學們都在上自習,他卻在那裡做學齡前的事,疊紙船,畫兒童畫,有用嗎?一位同學並非對服裝設計有興趣,卻用相當多的時間跟父母要錢,逛市場,買花樣翻新的服裝。如此支配精力,顯然也沒什麼用處。

對中學生有害無益的事也不少,個別學生逞強妄為,想稱王稱霸,滿腦子計算怎樣打別人和怎樣逃避別人的打,並付諸行動。人家上自習,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節課活動、跑步,他偷偷跑去買糖果吃;還有不少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事,都應在控制之內。

閒思困擾人的時間就更多了。有一類閒思只是沒用,耽誤做實事,閒思本身並無直接害處。如:正聽著歷史課,思路不由自主地從課堂教學講的晚清文學,聯想到《三國演義》,又聯想到《封神演義》,聯想到姜子牙垂釣遇文王……不知不覺,下課時間到了,毫無用處的閒思統治了這位同學半節課。也有的同學正聽著英語課,思路不知不覺到了前面同學的衣服上,隨著衣服又到了服裝廠、紡織廠、印染廠、服裝店……這樣的聯想倘是有目的,為了創作,為了訓練自己有意的聯想能力,當然有用。倘在不需要聯想的時候,聯想卻無拘無束地自由馳騁,這至少可以說沒有用途。認真統計,細心觀察,會發現許多後進同學的大量時間便是在這類閒思中糊糊塗塗地度過的。何止學生,就是我本人,昨天一天,今天下午,至少有4個小時的時間被這類閒思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