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文章:高考是一種歷練

3、承壓能力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那就是沒有一個人的人生在所有的時間都是如意的。自己做老闆當然好,但是在公司缺乏資金時,不得不把房子抵押出去;做知名演員當然好,但是你要準備好在冬天穿單衣跳到水裡去;當官員當然好,但是你得承受夫人對你微薄收入的抱怨,伸手拿了不該拿的錢你得承受晚上睡不著覺的壓力,而上司的一個眼神可能讓你靈魂出竅;做醫生你得面臨突發情況造成病人死亡的巨大壓力。做老師沒有壓力嗎?面對你們這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生

人生能沒有壓力嗎?其實壓力也是一種責任,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不負責,那壓力將煙消雲散,但你未來就可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其實經歷過壓力歷練的人,人生反而變得會更加從容,鷹在高空翱翔能不承受空氣的壓力嗎?但空氣同樣把它托起。

高考一定會大幅提升我們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的平和與從容,因為你知道壓力會使你的人生更加的豐富,讓你享受登山後的愉悅。

4、自我認知能力與決策能力

高考志願的選擇可能讓你、讓你的父母很糾結。

你有可能選擇一個聽上去很美、但進入大學後發現根本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後更發現你不僅不喜歡,甚至你還很不適合做這個工作。在機器世界自如的人突然每天要琢磨如果跟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處理大量的衝突;缺乏空間感的你在設計建築時找不到靈感,缺乏伶牙俐齒的你要每天在法庭跟別人唇槍舌戰。

讀碩士時,我的同學只需要40分鐘就做出如鏡子班的金屬試樣,而我一天磨下來的試樣在顯微鏡上看上去依然坑坑窪窪。

當然你可以說,我還有機會換工作啊,這很像結婚後夫妻發現不合適,當然你可以離婚,但是你得為你當初的選擇付出代價。

怎么能夠不僅邁進心儀的大學,更選擇到自己適合的專業呢?這其實需要你有很好的自我認知能力。我是誰?我的特長是什麼?做什麼事情讓我會忘掉這是任務?

自我認知還不夠,你還要了解並預見這個社會對各種專業人員的需求,不要忘了,你是4年後才能走向職場,那個時候跟今天會一樣嗎?4年前農民工像自來水一樣要多少有多少?現在呢?

了解了自我,了解了未來對人員的需求,你就要去尋找跟你最匹配的專業,你不得不學會取捨,而這需要你良好的最優判斷及決策能力。

在這些年我們中學生專業選擇諮詢中發現,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是高度的興趣導向,而父母容易犯的錯誤是就業導向。父母跟你們發生衝突你該怎么辦?

完全從父母?那真有可能未來你做你不喜歡的事情,雖然別人認為這雙鞋很美;

跟父母衝突?那就很有可能你決策錯誤,因為有可能父母因為了解你,知道你不適合這個專業,當然也可能他們太現實了。

這就會要求你們學會傾聽,聽愛你的父母說他們的理由,學會利用網路、學會獲得你熟悉的人的支持、學會利用專業機構、然后綜合他們的意見作出最佳的決策,如果你很好的駕馭了這個過程,你就建立了良好的溝通能力、決策能力。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並能夠仰望星空的人”,那就去北大、復旦。當然哈佛更好,因為那裡你可以把你的觀察自由表達出來。如果你是一個“注意自己腳下的人”,那就去那些能讓你學到謀生技能的學校,你的人生一樣幸福。沒有兩片樹葉是一樣的,找到適合你,跟你匹配度最好的地方,你原本屬於那裡。在那裡,你可以活出人生的從容與精彩。

但你要判斷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高考是我們到達人生幸福彼岸的船隻,當然這是對選擇了參加高考的同學說的,韓寒就沒有選擇,他的人生一樣精彩,但是你有韓寒的勤奮、文采、勇敢與精明嗎?

5、懂得珍惜的品格與習慣

和美國孩子相比,參加高考的你們很辛苦,但與那些在文革時期沒有大學可讀,而在70年代相當部分的人是靠從後門進入大學的學生相比,你們又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