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創業的大孩子

1988年出生的葉陽,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碩博連讀的全額獎學金,但是葉陽沒有讀完博士,拿到碩士學位後,就退學了,向華爾街和矽谷的公司地毯式轟炸般投遞了簡歷,除了大摩和facebook,幾乎所有知名公司都向葉陽發了offer。

葉陽選擇了linkedin,主要是考慮當時女友在史丹福大學讀書,如果他繼續在華爾街工作,將續寫讀碩士時分隔兩地的苦悶故事,在此之前,他從哥大退學也是這個原因。此時的他,不會料想,數月後,他會創業,創辦的公司也因為女友與其分手而賣掉。

造物主的安排往往不容人的揣測,葉陽退學後和入職前遇到了簽證到期,更換籤證類型的時間空隙,他只能回到國內,等待10月份的工作簽證。

葉陽是5月19號回到北京的,跟他同機回來的有一名華人校友,在校友口中,他聽說了一個天使投資人舉辦的歐美留學生創新峰會。這名校友就是應邀回國的,天使投資人還給每一位參加峰會的留學生1200美元,作為往返交通費。葉陽沒有被邀請,所以沒有獲得1200美元的交通費,但是他心想,回國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跟著校友去參加這次峰會。

峰會場面挺大,去了足有300人,校友口中的天使投資人就是徐小平。葉陽找到徐小平,隨口聊起來,說自己想做一個海外b2c,把中國的工藝品賣給外國人。當時這只是一時興起的想法,就講出來了。徐小平沒有評價,問他下周末是否有空,可以詳細聊一聊。

葉陽覺得很受鼓舞,認真地準備,原想好好講講工藝品的項目思考。結果,剛一開口,徐小平就直接批評了工藝品的項目。末了,徐小平對葉陽說,真的有創業的想法,就給你10萬塊錢,你去做吧,隨便做點什麼東西都行。

沒想到天使是這么投資的,在美國華爾街實習過的葉陽,心懷感激,他覺得10萬塊錢雖然不多,他自己也能拿得出來,只是,別人如此信任自己,花別人的錢,當然會不一樣。

葉陽給徐小平留了一個賬號,第三天,他就發現錢到賬了。“給錢快,管得少。”創業後的葉陽在圈子裡聽到很多人這樣評價徐小平。

10萬塊錢能做什麼呢?想法很多,請一名靠譜的設計,寫個軟體吧,葉陽通過一個朋友,認識了後來的合伙人牛特,彼時,他還是人民大學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的大三學生。

在知春路附近以4000塊的價格租下一套50平方米的一居室,葉陽和牛特開始動手了。一開始並不知道想做什麼,葉陽說:“我是學計算機的,在華爾街實習,對網際網路其實不太懂,就想著做一個能服務網際網路的有用的東西吧。”

很快地,他們倆好像被人帶領一樣,轉到這個項目上來了,每天清晨,他們在小黑板上列出想實現的功能,當一條一條實現出來,外面早已天色轉換,晚上八九點鐘,他們倆出去吃飯。按照這樣的進度,兩個月後,友言順利上線,以每月幾千元的價格租用了阿里的雲服務。

一方面,葉陽保持著每兩天更新一次的速度;另一方面,他主動找到那時也剛剛興起的幾家科技部落格對友言進行報導,希望在創業公司圈子裡獲得口碑。偶然一次看數據,他發現有幾家二、三線城市的音樂網站註冊使用了友言,搜尋了一下,原來是一個音樂論壇有人發帖子推薦友言的服務。他似乎找到了一些推廣的門路,但是,直到公司賣掉,葉陽依舊覺得,推廣是社交化評論最大的難點,而只有用戶數量積聚到一定程度,社交化評論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友言的口碑在科技創業圈子迅速傳播開來,找上門的風險投資越來越多。國內一家知名風投企業為友言估值250萬美元,願意投入50萬美元獲得友言20%的股份。

葉陽從風投口中聽到了各種新的辭彙:工資條款、投資人優先條款、關鍵人物綁定條款等等。他開始厭煩見投資人,葉陽心裡很清楚,友言這個項目做不大,也難賺錢:“我尤其痛恨關鍵人物綁定條款,這個項目就是等簽證的時候試一試,我不想就這么被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