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蝸牛想去哪兒

我從未真正玩過任何一款網路遊戲,也從未曾與蝸牛遊戲的創始人見過面,但我喜歡講的那個創業故事,平淡、執著、辛酸加上些許浪漫,故事原來這樣:“我2000年就開始創辦蝸牛了,我當時還開ktv,那個ktv地上兩層是西餐廳和歌房,地下室就是蝸牛。做遊戲也是瞎折騰,第一款就是《航海世紀》。磨了四年的產品,終於拿得出手了,覺得自己很牛,那時候拿投資挺潮的,投資公司一共給了我2000多萬,接著就拿這筆錢打市場,我一口氣在全國開了30多個辦事處,然後2000萬在三個月時間里,極快就花完了,我一看沒錢了,我和我愛人商量,趕緊再去開兩家ktv店吧。接著開始砍掉各地的那些辦事處,這個砍了那個砍了,一直砍到虧的錢通過我的ktv能貼得起了”

作為創業者,我喜歡這個用夜總會周濟遊戲的創業故事,因為或多或少相似的創業經歷,因為如同那些義無反顧的青樓女子竭力資助寒窗學子,這事關信仰,或為愛情或為夢想。2005以後的蝸牛不斷體驗的幸福生活,我就不必再長篇累牘了,大家在網上都查的到。2005年還是一個有點特殊的年份,在那一年,莊辰超創辦了去哪兒旅行網,張濤創辦了大眾點評網,數年之後,他們和豆瓣一起被歸類為中國網際網路界成功“慢公司”的典型代表,如果這個名單可以加長,我願意把石海的蝸牛遊戲也算上。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拿韓寒創辦《獨唱團》說事,鼓吹應當感謝韓寒:是他提醒我們別忘了這個世上還有一種慢公司。它沒有奇巧的商業模式,沒有環環相扣的資本躍進,始終圍繞著用戶的核心需求去設計產品或者服務,在其他人大幹快上、渴望領袖行業的時候,它卻相信企業如同萬物,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以拙制巧。文章刊出後,引發了兩百多家數字媒體的轉載,公眾對“慢公司”概念的饑渴程度遠超出我想像。

於我而言,彼時唱和“慢公司”的理念,著實有種無奈。2008年我創建了上海即略網路,專攻基於地理位置的微博,取名即時客,在歷經兩年多的折騰,十數次的產品升級,數百萬資金的消耗之後,我有幸與新浪微博掌門人彭少彬有過幾次深談,在彭先生對新浪微博當時的現狀,投入,成長,戰略的介紹和描述當中,我並非心甘情願但也無可奈何在心底堅定了我之前的一個結論:微博這個東西,不是小公司能玩的。現在回想起來,同很多創業者一樣我們犯了類似低級錯誤:小腳穿了大鞋。後來在其他文章中,我用近乎玩笑筆法回憶這個過程:你不能因為你正好單身,林志玲恰好未嫁,就一定認為你和林志玲老公這個角色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2010年即略團隊改變戰略方向,進軍移動網際網路的套用開發和運營,2011年年中,即略推出了自己的核心套用:名片碰碰。名片碰碰給了我很多驚喜和意外,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媒體的捧場,用戶的關心,資本的支持,過去三年苦苦追求的那些進步竟在三個月內戲劇般實現。

那么早知有如今這三個月,是不是就可以省卻之前的那三年煎熬呢?我想沒人會傻到有這種的念頭,沒有過去之慢就不會有此時之快。當然,今日的即略網路也尚且不是一個完整的例子去詮釋慢公司的真實面目。所以讓我們還是把注意力暫且回到去哪兒。

2009年年中,去哪兒這家已經做了4年機票搜尋預定的網站,其月獨立訪問量已經達到3000多萬。截至2009年10月,在中國旅遊網站機票業務的季度總訪問次數統計中,去哪兒網以33.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011去哪兒卻為了團購業務新開了四個分公司。到今年6月時,每天在去哪兒上能賣出5000間客房。

對於去哪兒來說,酒店是下一個大生意。去哪兒已經牢牢鎖定全國的30萬家酒店,若目標達成,其收入規模、盈利將遠超攜程。

2011年6月24日,去哪兒網宣布獲得了百度3.0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百度由此成為其第一大機構股東。莊辰超表示,融資完成後,去哪兒將保持獨立運營。與百度之間沒有任何整合計畫,只會在一些產品線上與百度開展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