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吃苦的工業精神

坐在記者面前的這位搏擊商海20年的“鐵娘子”從容淡泊,從普通銷售業務員到知名女企業家,董明珠說,要有“吃虧的工業精神”,這在這個人人想賺快錢的年代,顯得“不合時宜”。

董明珠,全球最大家用空調生產企業格力電器(下稱“格力”)的副董事長、總裁。董明珠渴望用吃虧的工業精神,支撐鋪設一條“中國創造之路”,她說,格力下一個十年、二十年將成為服務於全球的企業。

專業化中的多元化

幾年前就有人擔憂格力走專業化已經到“天花板”了。沒想到,格力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反而更快了。從1991年到2001年,格力的產值從4億元做到56億元;從2001年到2010年,格力的產值從56億元做到600億元;2011年格力的產值將增加200億元至800億元。

董明珠說:“我們發現走專業化道路,越走越寬。”別人擔憂格力的業績能否可持續增長,她卻認為,關鍵在於能否創造新產品,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如果可以,那么企業才具有可持續性,否則多元化也不可持續。

對比於兩年前,格力有了更清晰的戰略定位——早日成為全球製冷領域的領軍企業。不僅僅局限於空調,但仍然堅持專業化路線,謀求“專業化中的多元化”。

“現在除了飛機上的空調,在任何環境下的空調,格力都能生產,比如遠洋貨輪上的空調。”董明珠說,格力正從家用空調拓展到商用空調,產品從公共環境拓展到特殊環境。

另外,格力一直關注高、精、尖的產品,如空調上游的電機、壓縮機。中國的電機在世界上還沒有領先,恰恰格力又有能力自主創新,所以格力同時在推動產業“向前一體化”。

“我們今年可以做到800億元,以每年增長200億算,要做到2000億元的規模,也還需要6~7年。所以,我們會堅持專業化方向。”董明珠說,“制定戰略時,我們希望格力走向世界,用產品來改善人們的生活,我們追求的不是做強者、要打敗誰。只有這樣,同行之間才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促進。如果懷著要擠垮誰的心態,是低級的競爭;如果懷著改善人們生活的理念,企業就願意與大家共同發展,在競爭中相互取長補短。理念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有人說,專業化會使格力專賣店的產品太單一,影響經銷商的業績擴張和積極性。董明珠卻認為,不是產品多少決定渠道能否活下去,銷售渠道真正活下去靠的是服務意識和產品品質。“你產品好、服務好,即使店小,也會有市場。所以,關鍵是品質。”

核心技術是脊樑

在家電業多元化成風的環境下,格力的戰略思考卻很獨特:由於專業化,才有領先的技術地位,進而就可以創造更大的市場。

2010年,格力在技術研發上就投入了30億元。目前,格力有三個研究院,4000多名研究人員,在更高端的技術層面進行研發。“早幾年,我們在硬體、軟體、人才方面已經投入很多。有人問,投入這么多能收回嗎?”董明珠說,這些並不是當年就能獲得收益。“但2003年,我們與第二名相差13億元,今年的差距是250億元,收效已經慢慢體現出來了。”

曾經有這么一句話:“不創新就等死,創新就找死。”如何實現技術創新與業績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董明珠認為,創新任何時候都不能急功近利,有社會責任感,心才會冷靜。“比如,我看到報導說內蒙古冬天取暖缺煤,我就感到有責任,加快推廣離心機組。離心機組通過廢水利用,可以節省一半的使用費用。我想的不是賺錢,而是幫消費者,你的產品給消費者、給社會帶來好處,消費者、社會自然也會給你回報。”

其實,董明珠對技術創新的感悟也有一個漸變的過程。早些時候,她認為產品比別人好就是創新。現在的她則認為,只有你的產品改善了別人的生活,你有獨創的產品,引領了行業的發展方向,才叫真正的創新。“賈伯斯的偉大之外正是在於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