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剛與柔

柔的崇尚

格力堅持培養一種奉獻精神,董明珠認為幸福感和價值觀在於能夠讓更多人幸福起來。

對於當下正熱的企業公民的問題,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大的慈善是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機會為社會奉獻更大的價值。”董明珠說。這就是古人所倡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

2011年11月,格力電器在成立20周年之際評選出20名“品質見證大使”,他們是格力電器從在全國各地徵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戶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評選出來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調為18年,最久的空調長達25年,生產日期為1986年6月。對於長達25年的使用時間,董明珠坦言“沒有想到”,“但這充分說明了格力服務用戶,用戶成就格力的共贏法則”。

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一層大廳的一個角落裡,展示著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寫的兩本書《棋行天下》、《行棋無悔》,及以此為題材拍攝的《行棋無悔》的電視劇碟片。書的旁邊是一個“愛心助學”捐款箱,一側的愛心提示卡片上標註了書及影碟的市場價格,並寫著“您的認購將全部捐助教育事業”。

對於“愛心助學捐款箱”,在董明珠看來,自己著作的收入,本來就是應該回饋社會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講,經常會把自己的書送給聽眾。後來,董明珠索性將“贈予”改為“銷售”,然後將書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同時,有許多來格力參觀學習的單位或供應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資料回去學習,於是格力索性辟出這么一個角落,隨人自取,並不刻意推銷。“每年會有一萬多元錢吧。”格力電器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格力電器的員工介紹,迄今為止,董明珠已將自己兩部書的稿費全部用於捐助公益事業,建設了貴州平浪國小、安徽希望國小和福建特殊教育學校3座國小,設立了山東大學“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師大珠海分校“董明珠獎助學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兒,資助了幾十名貧困兒童、學生、身處逆境中的人。

對此,董明珠認為很平常,“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僅是單向的外部傳遞,在內部更是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文化。

格力更多倡導文化教育,而不是經濟交易。在董明珠看來,如果一個人的著眼點就是為了能掙更多的錢,以自我為中心,永遠帶一種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難建設好企業文化。

“格力員工都有一種愛心,在格力無論誰有不幸,或者災難,格力員工就會在小範圍或者大範圍,主動捐款幫助他。”格力公關部的人士介紹。

從周圍的人做起,格力已經形成這樣的文化:哪個分廠、部門,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據其需要或困難的大小來決定對他進行幫扶,形成幫助、關愛別人的企業文化。

“慈善這件事,靠我一個董明珠是做不了的,應該所有的人都去做,這才是有意義的。當你的行為能夠感動和帶動別人的時候,你就是有價值的。”董明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