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站長之王蔡文勝

1985年,15歲的蔡文勝通過香港的親戚買了一台三洋8800雙卡錄音機,時價280元。然後開始翻錄港台的流行歌曲,一天可錄40盒,一盒空白卡帶的成本為1元,翻錄之後賣2.5元,一天可賺60元,後來他把錄音機的數量增加到8台,每天可以賺幾百塊,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於是他退學專心做生意。

顯然,如果能夠提高翻錄的速度,即可增加收入,蔡文勝將一台錄音機拆開,發現將錄音機的一個塑膠卷盤擴大,就可以提高速度。最後,他的翻錄速度是別人的3倍。“我做域名很成功,做磁帶生意也做得比別人好,為什麼?”蔡文勝說,“可能就是比別人多動了那么一點點腦子。”

2、創辦

“南方人創業為什麼相對北方人厲害,因為南方人沒有什麼大選擇,覺得這個能賺錢就馬上做了。北方人考慮太多商業模式,想得太多,結果沒幹出來。最好的商業不要去找商業模式,那都是扯淡??”

拿下後,聯想通過中間人找到蔡文勝,提出想花百萬人民幣買回去。蔡因此第一次進入網際網路的中心——北京。“談判到後來,我被聯想的一個副總說服了,把這個域名免費送還。”於是,蔡享受了一把中央領導人的待遇,在一乾高管的陪同下參觀了聯想。

此後,蔡文勝在網際網路圈中名聲鵲起,他也結交了雷軍等一乾朋友。

在2003年以後,蔡已逐漸意識到,買賣域名雖有暴利,但終究只是一個個人生意。不過,域名是網際網路最基本的套用,通過域名,他又把中國的出色網站都研究了一遍。這時,他發現了,首頁上密布著各種網址,流量卻極高,alexa排名達到100名。

蔡講著一口帶有濃郁閩南腔的國語,在學會用輸入法之前用壞了3個寫字板。當他第一次見到把所有有用網站都列在一個頁面上的hao123時,覺得這正是自己最需要的網站,因為只要把hao123設為主頁,就不用再自己痛苦地輸入網址了。

蔡文勝找了幾個人組成團隊,決定自己也搞一個。當時他手上有3個三位數字的域名、和,先用做,結果做了1個星期,流量就到1天十幾萬。蔡於是更加確信,“這種看似傻瓜的套用正是中國數億普通網民的需求”。

他堅決地把域名換成,並把自己手中的好域名全部導向。到2004年年中,的日流量已經達到近400萬。這時idg的投資經理找上門來,希望投資265。在北京,他見到了idg的合伙人過以宏,侃了半天域名生意之後,隔壁的熊曉鴿、周全等都跑過來聽他講故事。不過,“他們對265生意還是只聽懂了一半”,最後,265拿得了百萬美元的投資。

這個估值算不上很高,但蔡是草根站長中第一個獲得vc投資的,這種光環效應讓蔡迅速成為站長們的大哥,更為重要的是,蔡因此而進入了網際網路的主流之中。獲得投資後,265將公司從廈門搬到北京,蔡本人開始與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有了直接的接觸。

2005年,客齊集的ceo王建碩有一次去拜訪蔡文勝,在蔡的名片夾中發現居然有google負責投資事務的一位人士的名片,這讓王相當意外,因為265是如此一個草根的網站,與高科技的google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並且此時google尚未進入中國。事實上,265是google在中國的第二個投資,第一個是百度。

“在中國,網址站和搜尋引擎是很緊密的結合,高端用戶知道網址,也會打字,可以直接上搜尋引擎,但很多低端用戶不知道,是從網址站開始上網的,他們接觸的第一個搜尋引擎會決定他將來用什麼,這是百度收購hao123、google收購265的原因,至今每天從hao123上導向baidu的流量達2000萬。”蔡文勝說。

3、投資合作4399

值得一提的是,idg在找265之前,曾去興寧找過李興平,但是不善言談的李讓idg投資經理頗為失望,認為hao123流量雖然很高,但創始人缺乏將其做大的視野與能力,idg這才將目光放在了網址站的第二名26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