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47歲創業的億萬富翁(二)

是呀!對比“姜子牙八十一歲還能出山”那標桿,的確,只要你想乾,能動手乾,一切年齡都並不為晚,你總能幹出些什麼的。

掘獲第一桶金後的睿智隨著政策的落實,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頭,不久,尹明善當了重慶電視大學英語教師;1982年,重慶出版社恢復,他前往應聘,又成為一名編輯。

兩年之後,重慶外辦下屬一個涉外公司出現虧損,數十萬的窟窿想找個能人去填上。市外辦副主任是尹明善的朋友,看老尹平時交談頭頭是道,認定他是經商之材,調去出任法人代表。尹明善沒有辜負他,一年多之後,虧損填平,賬上贏利數十萬。

公司正準備大發展,他卻向他的朋友遞了辭職報告

因為,曾有過的朦朧理想,在清晰的現實面前,衝動與焦慮都很強烈,年齡緊迫感和社會變革的轟鳴聲,使他在期待中,始終不斷在尋找能使他大顯身手的舞台。此時,他已認定,改革開放的形勢不可逆轉,如果別人不能給你理想中的舞台,何不自己去創造一個舞台?

1985年底,他離開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成為重慶市最早的民營二渠道書商。半年之後,他編輯發行的第一套書《中學生一角錢叢書》,總發行量突破千萬冊大關,每本能賺一分錢。書商尹明善一炮而紅,而且紅遍了大江南北。

到1989年,他已經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民營二渠道書商。因為太順,所以,他反而開始反思:這個行業儘管在全國正烽火連天,活躍異常,但也已是一眼見底。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它注定將是一個做不大的行業。他決定關門,退出書刊發行行業。

如果說,少年時代的艱苦生活,顯露了尹明善聰慧能幹的質素;青年時期的政治磨難,襯託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意志;那么,尹明善在1989年書刊發行經營尚處在紅火之中,卻能夠斷然退出,而另尋商機再擇新業,則就充分展示了他那非凡獨到戰略眼光與敢作敢為的大將風度。

不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書刊發行行業狀況的人,是難於充分認識到尹明善在1989年主動從書刊行業撤退、而重擇商機舉措之非凡意義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尹明善在1989年的書業大撤退,也就肯定不會有他今天的宏大事業,也更談不上他能躋身於《福布斯》中國巨富排行榜等等一系列令人囑目的輝煌。

這樣的評價與判斷,是不是有些片面?是不過於牽強?

然而,近二十年來的中國書刊發行業發展進程事實,卻充分有力地支持了這個觀點。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書刊發行業雖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於種種體制上的原因,改革的觸角在書刊出版產業領域中,相對於其他產業,其進程與力度,卻始終處於緩慢速度與滯後水平狀態。致使計畫經濟的模式與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決定著出版產業的主要運行內容;政企不分、政企一體的狀況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並主宰著出版企業與國有新華書店系統的經營方針。因而,民營書刊企業的發展,則仍在很大程度上受著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或公開或隱性的制約,而始終尚未能產生出一個象其他產業那樣公平競爭的巨大的自由成長空間。

這種改革發展的不平衡性特點,也就必然制約民營書刊發行企業迅速攀越事業項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