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傅櫻

“在前兩次的律師資格考試中,我都沒有予以重視,心想,不就是劃劃abcd嗎?總覺得自己怎么著也是個研究員啊,那些那么高難度的純物理課題我都可以拿下來,一個律師考試應該難不倒我的。”說到這裡,傅櫻老人搖了搖頭,仿佛是想“搖”去自己當年的自負。考試的難度遠遠超出了她的想像,所以,在接下來的2000年和2001年她都未參加考試。“我出國探親訪友去了,把這些考試都放在了一旁。”

時值2002年,律師資格考試改稱為司法考試,探親訪友回來後的傅櫻老人繼續在律師事務所里工作。法律工作者以法律為武器,在法庭內外縱橫捭闔,為那些需要法律幫助的人排憂解難,維護個人的權益,拯救了許多企業的命運。“那種被需要的感覺,不是家庭里的子女對自己的依賴和需要,而是素不相識的人,對你的信任,我能強烈的感覺到他們需要幫助。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夠真正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去幫助他們,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她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法律就是力量,我要利用這個利器幫助人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建立司法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她的熱情被點燃了。如果說傅櫻老人參加考試的初衷是為了工作的便利、管理的需求的話,那么,後來則完全是法律本身具有的魅力打動了她。

於是,時年67歲的傅櫻老人再次走進考場。這次,她開始重視考試,並且第一次參加司法考試的輔導班,但考試結果依然不理想。不服輸的傅櫻老人在2003年痛下決心,甚至辭職,在家專職複習。在2003年到2006年的三年里,傅櫻老人的考試成績年年都有所提高。“345分、354分、356分,每次距司法考試通過分數線360分都差那么幾分,真痛苦。”老人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堅持著。

司法考試之所以稱之為“中國第一考”,是因為難度大、通過率低,而且每年都是“歸零考試”,考完後考生在下一年必須重新準備、重新學習。司法考試將十四門法律課程揉合在一起,出四套卷子。其中既有對理論的考察,也就是法律條款的熟練程度,又有對真實案例的考察,也就是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除了對書本上的基礎知識要背得滾瓜爛熟之外,還要對眾多法律條款能夠熟練運用。由此,司法考試難倒了許多法律專業的本科生,他們望而生畏,中途敗下陣來。

這幾個字一下子就緊緊攫住了我的心

“我還以為今年會考個358分呢”,傅櫻老人開心的笑著。今年,她取得了379的高分,終結了“八年抗戰”,通過了司法考試。

考試前,傅櫻老人選擇了新東方北斗星培訓學校的司法考試輔導班,“我一走進新東方的課堂,看見了‘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這幾個字一下子就緊緊攫住了我的心。”傅櫻老人頓了頓,說:“畢竟,我有時是感到絕望的,我希望能在這裡找到希望,實現輝煌。”老人幽默了一把,逗笑了在座的眾人。

她由衷的感謝新東方。她說:“新東方的課程安排非常細緻,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講課的時候並不是滿堂灌的填鴨,而是在講課的同時安排了足夠的消化時間。老師的講解精妙又不失幽默,很有特色,讓我們在輕鬆的氛圍下吸收了所有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在那些司法考試最艱難的日子裡,‘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她告訴記者,她以在新東方的學習經歷,現身說法,結果她的侄孫也計畫報新東方的gre班。“他現在在北大上學,計畫去美國讀書深造。他選擇了新東方,新東方就是他實現夢想的第一站。”

成功在於堅持,人生也在於堅持

傅櫻老人回想起走過司法考試的這一路,艱辛不止是心理上承受的挫折與矛盾,還有老人遭遇到身體上的傷痛。據與傅櫻老人並肩作戰參加司法考試,並輾轉各個培訓班之間的晶晶姑娘介紹,平時她都與老人做伴,一起來、一起走,某一天因故自己提前先走了,第二天再看見傅櫻老人時,發現她鼻青臉腫,臉頰上縫了十幾針。原來是那天下課後,老人沒有注意到公車站那條石板路上有一個縫,一下子摔倒了,結果老人自己捂著傷口趕到附近的醫院縫了十幾針。在那樣的傷痛下,傅櫻老人依然堅持上課。老人的功底非常紮實,課下經常與同學一起探討案例。“我家門口的麥當勞是我和同學們的據點,我們經常在那裡探討各種案例,我最喜歡和他們這些年輕人在一起。”傅櫻老人推推眼鏡,眼裡流露出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