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與時間賽跑的男人

8月22日,比亞迪公布半年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2.75億元,同比下降88.63%。比亞迪解釋:主要原因是國內汽車相關優惠政策的取消、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公司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單一最大客戶部分訂單推遲等因素,影響了公司銷售收入的增長。同時,由於國內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得毛利率有所下滑,最終導致了本期間盈利出現較大程度的下降。

而在9月9日的股東大會上,王傳福還稱將從明年起大力壓縮資本開支。公開報導稱,2010年,比亞迪的資本開支預算為100億元人民幣,今年將控制在80億-90億元人民幣。2024年,這一數字將控制在50億-60億元人民幣。

新能源懸疑

9月初,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在天津召開,媒體將這次論壇上傳遞出的信號解讀為中國電動車發展正由“狂熱回歸理性”。

有與會專家對比亞迪點名批評。他們提到,比亞迪花了幾個億投一個電池廠,投了好幾年了依然沒有實現產業化。

“政府對發展電動車這么激進,比亞迪是有責任的。”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曾憤慨地說。在他看來,近幾年政府在電動車發展上的“大躍進”,是比亞迪們“忽悠”的。

不過,也可能是政策導向同時把比亞迪“忽悠”了。“國家實際上也希望我們能起來。現在有這方面的錢花不掉。”王傳福在去年接受本刊採訪時曾說。圍繞著電動車的推廣,摸索與政府之間的進退平衡之術,已經成為電動汽車企業必備的生存技巧。

目前,比亞迪電動車的主戰場並非私人用戶,而是同政府做生意。目前,比亞迪在2010年有50台的深圳計程車市場投入運營,今年又新增加了數百台。王傳福的估計是,僅僅公交電動化市場有1.3萬億元的蛋糕。

不過,電動車商業化運行中牽扯的問題千頭萬緒,諸多層面已非比亞迪所能解決。在資深汽車觀察家李安定看來:“這件事是把一個科研課題變成了全民運動,實際上電動車安全性還遠沒有達到商品化的程度,比動車更不靠譜。”

對王傳福來說,這些質疑並不陌生,他或許相信,就像當年馬車夫嘲笑火車速度太慢一樣,時間會證明自己的正確。王傳福相信,新能源未來三年可產生利潤。

從創業至今,他仍保留著清教徒式的生活。上述匿名高管說:“我們內部都覺得,他簡直是一個聖人,個人對物質的東西沒什麼要求。他本人完全撲在企業上,周末也找我們去開會。”

“其實一個公司,總有困難的時候。關鍵是要hold住,然後又耐心做下去。”他補充道。

王傳福毫無疑問是個能“hold”住的人,不過,這一次他能跑贏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