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希望收穫一個“大成”的案例

他說,“賈伯斯善於重塑行業,但是雷軍,善於跟在第一名後面學習。”

好青年雷軍

在18歲進入武漢大學的時候,雷軍就顯示了非同一般的好學精神。

數年後,雷軍回憶大學生涯時,還是頗有些自得的。“不是吹的,獎學金都被我拿遍了。”但他又少有得意少年常有的輕狂與自負。在漂亮的成績單背後,那四年帶給他的其實是緊張與不間斷的追趕。

因為優秀的他一路沒有輸過,所以他有對落後的恐懼。他曾經對記者說,“我特別害怕落後,怕一旦落後,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先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就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發的人。”

上大學後,為了不落後於人,雷軍戒掉了午睡的習慣,把時間分割成以半小時為單位,為自己制訂好每半小時的學習計畫,最終,他大一寫的程式,等到上大二的時候,已經被編進大一教材里了。

這是一個時代賦予好青年的特點。資源相對匱乏,競爭相對激烈,要出類拔萃何其困難,何況周圍臥虎藏龍。張朝陽上清華時,曾經大冬天的游泳,那冰冷的湖水刺骨,他用以鍛鍊意志,排解壓力。他要爭第一名,但是怎么都只是前三名而不是第一名。

青年的雷軍和張朝陽一樣,少年意氣,勃姿英發。

同樣是那個時代,兩個年輕人的人生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張朝陽去美國留學,價值觀被重塑。融資創業時,遭遇多重打擊,到處碰壁。這對他的個性有些影響,後來,有人說他,從來沒見過他跟人當面起衝突。表面打扮張揚的他,實際上個性很能忍。

雷軍後來去美國時,發現“美國的月亮確實比較圓”,感到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觀快“崩潰”了。這已經是若干年後的事了。有趣的是,外表比較中規中矩的他內心卻不失稜角。有報導提到,有一天雷軍和張朝陽及一個朋友喝酒聊天,當著朋友的面,雷軍“教訓”了張朝陽一頓。張朝陽什麼也沒說。回去之後,自覺失言的雷軍給張朝陽發了郵件,說自己失言了。張朝陽後來跟記者講起這段,說沒什麼,其實雷軍還是蠻佩服我的。

他的個性和張朝陽當然也有相似之處,除了好強,兩人都有疏離感。雷軍慣常的姿勢是雙手交叉抱在胸前。這在心理學上傳遞出防禦的心態,表示戒備心和警惕性。一個接近金山內部的人士說,“雷軍的下屬很怕他。”

在小米公司的創業團隊里,幾個聯合創始人,有來自谷歌、微軟、摩托羅拉等大的跨國公司。在這些公司文化中,人們互相直呼其名。但是這幾個創始人,或者說雷軍投資的那幫好兄弟,沒有一個人不稱他為“雷總”。

雷軍能否超越雷軍

1998年,雷軍接任金山ceo。次年,金山開始籌備上市,此後八年,金山始終處於上市的準備期,期間的上市地點也經歷了香港創業板、深圳創業板等五次變化。雷軍曾感嘆,不明白為什麼別人上市那么容易,金山就這么難。

他進入金山15年,從他遇到求伯君的那年算起。雷軍第一次見到求伯君時,對方風度翩翩,打扮不俗。看著眼前的人物,就是在計算機行業大名鼎鼎的wps之父,雷軍無法不投去崇敬的目光。

求伯君產業報國的理想打動他。雷軍說,大學時代曾看過一本叫做《矽谷之火》的書,熱血沸騰,那個時候就想著要產業報國,參與一個偉大軟體公司的建立。

當時他就有個夢想,要當求伯君第二。

雷軍進入金山後,在他招兵買馬的宣傳板上,用來吸引求職者的口號是“做下一個求伯君”。

很快,這位中關村勞模便以孺子牛的精神和驍勇善戰的勁頭聞名it界。

然而,受微軟等大的軟體公司夾擊,wps生存空間較小。2002年雷軍特意去上海拜訪陳天橋,第二年,金山就推出了自己的遊戲,但始終未占據重要地位。他還看好電子商務,金山和聯想投資的卓越網,後因實在差錢,不得已賣給了亞馬遜。總之,網際網路的各個方向,金山都嘗試過,學習最好的前輩,但運氣總是差那么一步,即使是鼎盛時期也沒有成為過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