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哪裡安放

那時我上大二,獲得了公費去香港參觀學習的機會。那時香港還沒回歸祖國,我卻可以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機會難得,大家都在興奮地購物。當別的學生在買隨身聽、美食甜點的時候,我只是在女人街上花掉我所帶的全部250塊錢的大半買了3件t恤。

回來後,我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窮”怎樣變“富”》,以當時學得的社會學上“資源交換理論”來說明一個人可以很窮,但你仍然可以變得“富有”,就是你身上必須具有其他人所需要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你的志向、堅毅、才氣、能力、愛心、專業、趣味等等,而唯有這些才是你在這個社會進行交往的“資本”,更是你走向幸福的起點。

於是,我告訴我的外甥:

第一,原來是主流才能入流,現在可能是非主流才能入流。當前是個多元化力量崛起的時代,展現人生價值未必要去從政。

第二,這個城市就是你的起點,儘快忘記家鄉那些期待的眼神,會讓你更加真實而從容。

第三,工作之後的5——8年,你會進入真正的“社會大學”。在哪裡工作本質上差異並不大,關鍵是把個人的能力、水平全面提升上去,否則就會在35歲之後陷入人生全面的被動。

第四,經濟上的困難是暫時的,這個城市讓你留下,就會給你安身立命的資本,但人生總是“期權支付”的模式,“奮鬥在前、收穫在後”是通常的人生軌道,既然沒有成為“富二代”,就要有成為“富一代”的決心。

後來,外甥的狀態逐漸變得穩定而堅毅,天天堅持鍛鍊身體,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考上了雖有些泛濫卻代表處於學習狀態的在職mba,工作上也表現得很出色。

今年的某一天,外甥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舅舅,我要報告你一個好訊息,我買房了,在燕郊!”

今年的某一天,我與魏師妹一起吃飯,她已經是機關的副處長了,雖然月入只有5000塊錢,但是她仍然活得風姿綽約,顯然,並沒有因為上班遠而影響到自己的容顏;她雖然權力不大,級別不高,卻是家庭幸福。這些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昂揚的正能量。

今年的某一天,我回學校參加畢業16周年慶。看著年輕的學弟學妹,我心中頓生羨慕之情。想到自己一臉滄桑、幾多白髮和終已逝去的青春,都不好意思在海棠花前與他們合影了。與花合影,是需要勇氣的,我知道,這勇氣屬於他們這些“未來者”。

是的,未來者!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起點,都必將走向舞台的中央,所以,只要有真正強大的內心,就沒有必要擔心未來。我不想告訴他們關於這個城市的真相,因為年輕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