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己酷炫很簡單:心存夢想,為之努力

文/居經緯

昨天有網友跟我說她感覺自己過得很失敗。

我問她為什麼。

她回答說:“你才20歲,就能寫出很好的文,我顯然沒有你那么酷炫。”

“酷炫?你意思是你生活得不夠酷炫,所以很失敗?”我顯然有點詫異。

“也不是,就是沒有亮點啊,感覺一無是處。”

“你肯定想多了。”

她執意說自己真的很失敗,我知道我的單方面勸解肯定沒用的。然後我自己也在思考了這個問題。

我現在最開心的時候是寫完一篇文章,然後得到很多人的共鳴,被很多人分享,成為熱門日誌。然後有一些文化傳媒的公司找我,我還假裝淡定,其實內心早已核子彈爆發。

然而當我看到別人的文字的時候,我也自行慚愧,王路的才學淵博我無法匹及,張佳瑋的博聞強記我無地自容,張嘉佳的動人故事我也只能暗自叫絕,還有郭小四的華麗,韓寒的犀利。我除了溫暖,似乎已沒有其他地方值得一提。況且,溫暖寫文的人大有人在,我只是渺小的存在。

每每這樣想的時候肯定會自信心受挫,然後合上電腦,去書吧好好“充電”去了。

充著充著就突然覺得我為什麼要跟他們比,他們有他們的特長,我可以學習,但不能心灰意冷呀,所以我就一邊寫文一邊看書了。

一邊輸入,一邊輸出,我覺得還是有成就感的,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酷炫”。

所以在我看來想要自己“酷炫”很簡單:心存夢想,為之努力。

很多人都有夢想,卻很少有人為之努力。

而且每個人的夢想都是隨著自己的心態和價值觀的改變不停改變的,這倒不足為奇,然而當你沉浸在轉換夢想的過程以及對那些美好未來的幻想,你就無可救藥了。

你說你只是喜歡幻想,你憑什麼過上你要的生活。

我們很多人在這人生旅途中都充當了看客,看著身邊的人在為夢想拼搏,有的人不屑一顧,有的人偶爾羨慕一下然後轉身繼續過自己看似安逸的生活。

我們中的這些人是永遠的觀眾,就像中央電視台錄節目時的那些免費觀眾,有人是為了看看自己的偶像,有人是抱著“不看白不看”的免費心態,也有的是純粹去找茬,雖然不在現場大肆鬧事,但在私下卻嗤之以鼻。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當年都是鬥志昂揚的,我們有夢想,我們有渴望,我們只不過在越來越成熟的同時,被時光和社會磨去了當年的銳氣,變得心安理得、安於現狀,雖然我們對現在的自己不滿,但相對於對過去的“幼稚心態而言”,自己好在沒有過去“不可一世”了,我們這樣沾沾自喜地以為著。

變乖了,就變得懶了,也許這真是一個真理。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20歲的小伙子如何開發軟體獲得macworld award 特等獎,如何有了自己的百度百科,如何登上了《福布斯》封面,如何有了自己的公司。

這位跟我一般大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努力將自己從小到大吹過的牛逼一一變成了現實。

我很喜歡他的一句話:自由不是用來享受的,是用來和不奮鬥的人拉開差距的。

他自嘲道:搜狗輸入法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再也不會有人打錯了。他叫季逸超。

也許我們中一些人總是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名人說的話就有社會效應,而自己不管話在怎么精闢也無人問津。

你可知道會說話的人太多,會做事的人卻是可憐的稀少。

用行動證實過得語言才能有說服力。

所以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內心除了欣賞就是折服,還有那久違的不甘。

同樣的90後,差距為什麼這么大呢?

不是一定要超過他的成就,至少他的成功說明了一個問題:有付出就有回報,所以不要再怨天尤人,不要再唉聲嘆氣,在你的才華還不能撐起你夢想的時候,埋下你的頭,好好看書。

說到這裡,再回想那位網友的話,相比較季逸超的生活,我的又怎能算上酷炫?連“酷”都算不上,根本就沒有資格“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