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大全經典句子

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釋迦牟尼佛《佛遺教經》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如果你不能夠單獨,你的關係是假的,那只是一個避免單獨的詭計,其它沒有,而千千萬萬人就是這樣在做,他們跟某人一起行動,他們握手,他們假裝他們在愛,但是在他們內心深處唯一的問題是他們無法單獨。

——奧修《般若心經

唯一的避難所是智慧的完美或靜心的完美,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任何一個成佛的人都是透過靜心而成佛的。在靜心裏面避難,在空無裡面避難。

——奧修《般若心經》

當你處於深刻的創造力之中,你是接近神的。神是創造者,如果你不是創造者,你將遠離神。

——奧修《般若心經》

第一個愛就是愛你自己,然後其它的愛才隨之而來。

——奧修《般若心經》

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在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佛陀《四十二章經》

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

——佛陀《四十二章經》

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佛陀《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道而還.

——佛陀《四十二章經》

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苦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佛陀《四十二章經》

心若調適,道可得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

——佛陀《四十二章經》

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

——佛陀《四十二章經》

性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匆與色會會,色會即禍生.

——佛陀《四十二章經》

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

——佛陀《四十二章經》

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

《四十二章經》

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

《心經》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釋迦牟尼《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釋迦牟尼《心經》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經》

只有人把他們偉大意識的機會轉變成自我意識。人有意識,如果意識成長,他可以帶給你可能的最大喜樂,但是如果某些事情弄錯了,意識變質了,而變成自我意識,那么它就創造出地獄。

——奧修《般若心經》

當你內在的男人穿透你內在的女人,就會有一個會合,你變成完整的,你變成一體,然後一切對外的欲望就都消失了,在那個無欲里就是自由、就是涅盤。

——奧修《般若心經》

直到一個人真正去看他自己的那一天,整個存在就成道了。

——奧修《般若心經》

般若既不是一般所了解的知識,也不是一般所了解的智慧,它是一個內在的開花。不是透過經驗,不是透過別人,不是透過生活以及生活的遭遇,而只是借著在完全寧靜當中向內走,讓已經隱藏在那裡的東西爆發。

——奧修《般若心經》

神只知道一種語言——創造力的語言,所以,當你作曲,當你完全喪失在它裡面,某種神聖的東西會開始從你的本性滲透出來,那就是創造的愉悅,那就是狂喜!

——奧修《般若心經》

要認出這個本性,你必須先走入歧途,你必須先深入世界的動盪,你必須先進入所有各種泥濘的地方和空間,為的是要能夠看到你全然的潔淨、你全然的純潔。

——奧修《般若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