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念誦常用句子

聖道幽通,言詮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見聞之所不及。即文字語言,徒勞設施也。

《六祖壇經》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

《六祖壇經》

人於浮世,獨來獨往,獨生獨死,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無量壽經》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

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無量壽經》

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無量壽經》

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無量壽經》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無量壽經》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無量壽經》

人在愛欲中,獨來獨往,獨生獨滅,自得喜樂,無有旁代。

《無量壽經》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無量壽經》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暗,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無量壽經》

改往修一,灑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無量壽經》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佛陀《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慾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佛陀《四十二章經》

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在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佛陀《四十二章經》

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

——佛陀《四十二章經》

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佛陀《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道而還.

——佛陀《四十二章經》

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苦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佛陀《四十二章經》

心若調適,道可得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

——佛陀《四十二章經》

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

——佛陀《四十二章經》

性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匆與色會會,色會即禍生.

——佛陀《四十二章經》

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

——佛陀《四十二章經》

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

《四十二章經》

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佛陀《四十二章經》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

心經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釋迦牟尼《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釋迦牟尼《心經》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經》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釋迦牟尼《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釋迦牟尼《心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鳩摩羅什《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金剛經》

"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鳩摩羅什《金剛經》

念起即覺,覺即不隨。

《金剛經》

迷途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金剛經》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

分享到微信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金剛經》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想它乾什麼

《金剛經》

應無所住處生其心!

《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

《金剛經》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況非法。

《金剛經》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金剛經》

布施要無相,度生要無我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

無諍三味

《金剛經》

念起即斷,念起不隨,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金剛經》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釋迦牟尼佛《金剛經》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華嚴經》

善男子!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複如是;入於眾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釋迦牟尼佛《華嚴經》

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華嚴經》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華嚴經)

——佛經《華嚴經》

淨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華嚴經》

時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華嚴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安世高《八大人覺經》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安世高《八大人覺經》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安世高《八大人覺經》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圓覺經》

雖現塵勞,心恆清淨。

《圓覺經》

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圓覺經》

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

《圓覺經》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圓覺經》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圓覺經》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嗔痴,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圓覺經》

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圓覺經》

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

《楞伽經》

雖自性清淨,客塵所覆,故猶見不淨,非諸如來

——菩提達摩《愣伽經》

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

《楞伽經》

執著言教,昧於真實。

《楞伽經》

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業亦不壞。

虛空及涅槃,滅度亦如是;

愚夫妄分別,諸聖離有無。

《楞伽經》

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謂菩薩摩訶薩於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別所現,不起妄想,不生執著,不取色相,為欲利樂一切眾生,而恆修檀波羅蜜。

《楞伽經》

離種種心寂然不動,心海不起,轉識波浪,了境心現,皆無所有,是名入三昧樂意成身。

《楞伽經》

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與妄想合流轉生死。

《楞伽經》

波羅蜜者差別有三,所為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

《楞伽經》

此如來藏藏識本性清靜,客塵所染而為不淨。

《楞伽經》

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現,則滅妄想、三有、苦及無知愛業緣。

《楞伽經》

第一義者,唯是自心,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義者,是聖智內自證境,非語言分別所能顯示。

《楞伽經》

諸修多羅隨順一切眾生心說,而非真實在言中。

《楞伽經》

言說是生是滅,義不生滅。

《楞伽經》

實義者從多聞得,多聞者謂善於義非善言說。

《楞伽經》

於萬物主宰有大信息者,可以吃一切存在之物

《吠陀經》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

《地藏經》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地藏經

妙手烹調百味,炊煙半掩孤星,人生何處不相逢,一飲一啄天定。世態浮雲見慣,未解別樣濃情,心波已亂意難平,清夜悠悠誰共?

——知味·西江月 仙三外傳

《地藏經》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眾生;觀於寂滅,亦不永滅。

《維摩詰經》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維摩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