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自己修煉成高薪人才

專業的職業技能在很多優秀人才那裡,經常體現為: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有效的溝通能力、高度的服務意識和讓客戶滿意的能力、準確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人才本土化是絕大部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後的核心工作,很多外企經理人在談到本土人才時,大都對本土人才的基本素質、技能讚不絕口,但在說到本土人才與外國人才、海歸派人才的最大差距時,他們幾乎眾口一辭:專業化程度不夠高。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不能很好地體會企業的核心文化、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成本意識和時間觀念。

現代企業的工作核心是時間、效率和利潤,這些因素的達成需要一支專業化人才梯隊作前提。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考慮一個員工是否應該提升、加薪、培養時,是否具有高度專業化職業技能已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

三、以生存為導向的職業心理素質

人類社會從另一方面看也是一個殘酷的競爭生態鏈。再高級的人才都會面臨被淘汰、被遺棄的厄運。因此,能否扛得住壓力、經得起挫折,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一項能力指標。在古代有“臥薪嘗膽”、“面壁思過”的英豪,在今天,同樣需要“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漢子。在人才競爭也到了“物競天擇”的今天,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能救自己。“生存”在今天雖不是一個血淋淋的名詞,但其深層次意義已經昭示著“轟轟烈烈地生還是苟且地生”。

在最近一份調查問卷中,經理人們眼中的優秀心理素質是:能夠面對工作中的挫折、差距、失敗、否定,能夠自我調整,並保持平衡心態,“不卑不亢,寵辱不驚”。他們同時認為,這種心理素質的形成需要敏銳的洞察力、一定的憂患意識和很好的耐心做前提。從他們的觀點我們不難看出,只有強烈的生存欲望,才能造就堅韌的心理素質。

四、以價值為導向的職業觀念

社會調查顯示,越是高級的人才在擇業時越看重組織的平台作用,因為他們深信:找到適合個人能力發揮的平台,比找一個堅固的平台重要。人才的內因只有和社會、組織的外因相互一致的條件下,人才的內因作用才會越來越大。因此,這些人一般喜歡將眼光集中在選取和諧點、平衡點方面,而不是一般求職者所看重的金錢、職位等短期行為。

ibm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郭希文在被記者問到為何一直呆在ibm而不考慮選擇第二家公司更高的職位時說:“人家問,什麼情況下會想到離開?我說,當你覺得‘後浪’已經上來了,自己趕不上的時候,意味著你對於團隊已經沒有附加值的時候,見好就收。所以我不斷鞭策自己,每天都要有提高,否則就要離開了。”她說,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任何一家小公司都想辦法變成大公司。

“大”的意思是表示你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處,動作快,反應快,成就感是來自每天不同的挑戰。兩者完全不一樣。我們常常說,你喜歡坐在航空母艦上還是喜歡劃小船?一定有人喜歡坐大船,有人喜歡衝浪,人和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一樣,職業選擇也不一樣。

清楚自身的價值,有一個明晰的目標,然後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是成功人才的共同點。他們當然也喜歡錢、嚮往錢,但他們不是整天想著我幾時幾時要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堅信:自己的本錢就是自身的價值,只要自己的價值能夠一直膨脹下去,不信富貴無我?

五、以敬業為導向的職業態度

敬業精神就是要求我們恪守職責,紮實、勤懇地做好本職工作,以智慧和付出對市場目標和市場計畫負責、對工作質量和效率負責。惠豐集團的楊金柱總經理在談到自己對敬業精神的理解時說:“敬業精神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體表現形式,任何的前進都是無數人在推動,特別是我們的市場工作,人的工作做好與否,是敬業精神的培養,也是融入商品經濟社會,拓展個人發展空間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