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碩士講述在中移動總部的日子:大企業里的小職員

後來,王林發現,其實系統內平級接待,根本算不上興師動眾。如果你是部門領導級別,會有廠商去機場接送,全程接待。如果是市場部出差,接送的可能是公關公司;如果是財務部,接待的可能是諮詢公司。中移動作為行業領域內的老大,總能讓員工感受到大公司的威儀。

更多時候,王林待在總部。每天早上,一頓免費的豐盛早餐在中移動的食堂等著他。中午花2元錢品嘗自助餐廳的美食。現在他已經習慣了,但工作第一年覺得吃得不錯。

工作之餘,國企也為員工提供了多彩的娛樂活動。工會,這個在各大企業已經萎縮的名詞已經偏向裝飾作用。但是在中移動這樣的國企,它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每個職工給工會一年繳納兩三百元的會費。工會成立了若干個組織,如桌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游泳協會……定期組織活動,提供場地、器材。

還有不少相關廠商等著贊助他們的活動。比如冠名一個他們內部的籃球賽。

每月發工資的時候,那張長長的工資條上,基本工資“不好意思說”,但還好,收入在他手上的,有補貼:每個月除住房公積金外,還有2000元的房補,還有車補,勞保,等等,年收入十多萬元。

大企業里的小職員

2011年,距離王林進入中移動已經四年。四年中,中移動利潤翻倍。“中國最賺錢的中央企業”、“財富全球500強”等名號,王林早就爛熟於耳。

中移動公司總部分為各大部門,大部門裡面各下轄著各處。王林還處於中移動生物鏈的較低端,作為一名普通員工,漸漸感覺到大公司的微妙。

他要寫一份材料,需要部門幾個處之間的互相協作。關係好的部門,材料兩天就能給你。關係不好的,陪上笑臉,一個禮拜也給不了你。

“你能怎么辦呢?不能生氣,只能找你的領導,讓他找他的領導。”有一次,一個簡單的任務,由於別的部門之間不配合,從處長之間的溝通上升到了部門主管之間的溝通。王林很費解,也很沉默。

這似乎是成長到一定規模公司的通病。華為在其內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華為十大內耗問題淺析》,列舉了“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站隊”等內耗的問題。王林和同事們一邊看一邊笑,把“華為”換成“中移動”就行,裡面描寫的問題,“簡直一模一樣”.

有一段時間,他幾乎半個月朝九晚十一的工作就是為了寫匯報。通通都按照70頁以上的標準來寫。“國企里,部門多,層級多,比較多。大家做的事情非常相似,你怎么能突出你的成績來呢?只有拚命往裡面填細節,事無巨細地寫。其實挺煩人的。沒什麼價值。但就要這樣。”

匯報用的幻燈片,一個主題,王林最多改過50次。翻來覆去地改,斟酌每一個用詞。每一次都被領導打回來再改。直到把每一條成績說得更具體,把每一個牢騷寫得更委婉,“你不用那么直白,領導都是聰明人,一看就知道有什麼問題。”

王林曾是個理想主義的青年。他的朋友說,在學校時,王林喜歡談論的是人生和理想,工作以後也會談,“但漸漸認識到現實,有些無可奈何。”

王林現在已經不大談理想,“只要在中國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沒什麼好談的。”

他會和朋友討論整個公司的戰略和方向。有的理解,有的不解。作為普通的員工,贊同與質疑,其實都不重要。

“你最好改”

王林曾很有激情,很執著。四年前,他面試的時候,對方問他性格有什麼缺點。他說,他太執著,認準的事情非要做下去。上大學期間,導師明明告訴他一個研究方向行不通,但是他還是要試試,不撞南牆不回頭。

“這樣的性格有好有壞,但是在國企,你最好改。”對方說。

剛進入國企的時候,他雄心壯志地想“升官”.按照規定,進入公司五年就有提拔為副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