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飲食文化(二)


過春節

蒙古人也過春節。實際上,他們過的是藏曆年,有時和我們的春節正好重合,有時則相差一兩天。春節期間,蒙古同樣是放三天假。我們發現,在這一傳統節日裡,無論男女老少,穿民族服裝的人都明顯比平時多多了。蒙古人過春節也講究拜年,但客人往往是空手而來,倒是主人要向客人獻哈達。不過,這種獻哈達多是儀式性的。客人接過哈達,還要再回獻給主人。這樣做,可以說是既交流了感情,又節約了開銷。不過,客人臨走時,主人通常要贈送給客人一些禮物,如肉干、糕點等。

蒙古人過春節也有送壓歲錢的風俗。但與我們不同的是,不是長輩送給晚輩,而是晚輩送給長輩。晚輩送壓歲錢給長輩,是要表示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謝長輩的養育之恩。再一點不同的是,這種壓歲錢只是象徵性的,因此一般數額並不大,只合人民幣兩三元。

春節期間,蒙古人也要全家聚在一起,不但喝酒、吃飯,而且還要放聲歌唱。但社會上過節的氣氛則不濃。看慣春節晚會的我們,只能在蒙古的電視台上看到一個關於十二生肖的卡通片。而窗外則仍像平時一樣安靜。

我國過春節的習俗傳得太遠了,以致傳到遼闊的蒙古草原時,已經聽不到我們過年時的那種喧囂了。

響鈴節

每年6月中旬,是蒙古的大學和中學舉行畢業典禮的時候。在畢業典禮上,每個畢業生的胸前都佩戴著一朵紅花,花朵中央還綴著一隻銅製的小鈴鐺,鈴鐺上刻著學校的名字。它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學校的鈴聲,不要忘記老師的培養。每年這個時候,在街上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大學和中學畢業生。他們穿著整齊的西服或校服,佩戴著紅花和小鈴鐺,在一起合影留念。6月份的這段時節,就是蒙古人常說的“響鈴節”。

蒙古人向來有尊敬師長的傳統。我們教的學生結業時,學生們還向我們獻了哈達,哈達上面托著一個裝滿奶茶的小銅碗。獻哈達和奶茶是蒙古民族最高、最隆重的一種禮節。

蒙古的學生很尊重老師的意見。我們剛到蒙古上課時,發現有的學生把嚼口香糖的習慣也帶到了課堂上,但這樣勢必會影響口語訓練,於是我就建議他們上課時不要吃口香糖。同學們聽了,立即把糖吐了出來。

老師在蒙古社會中也享有很高的聲譽。蒙古警察經常在公共場合檢查人們的證件。每當看到我們出示的蒙古國立大學的工作證時,都會友好地朝我們笑一笑,口中還輕輕地念著工作證上寫明的職業―――“巴克夏”(老師)。

酗酒與反酗酒

蒙古人喜歡喝酒,不僅在宴會上喝,茶話會上喝,聯歡會上喝,就連外出郊遊時也喝。一瓶酒只要打開蓋,就一定要當即喝完。

蒙古人喜歡喝酒,與氣候嚴寒有關。一位蒙古老師對我們說:“這裡天氣冷,你們也應當喝點酒。”除此之外,喝酒似乎還被看作是男子漢的一種氣概。有的蒙古女人就說:“男人如果不喝酒、不吸菸、不找姑娘,活得就太沒意思了。”

但是,喝酒是一回事,酗酒就是另一回事了。遺憾的是,在蒙古酗酒現象也很嚴重。蒙古的很多單位都半個月發一次工資,發工資後的一兩天,到單位上班的人總是明顯減少,據說都是喝酒去了。一到星期六的晚上,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因喝醉酒而搖搖晃晃走路的人。有的酗酒者撐不住了,就會走進一棟樓,倒在樓道里,而有的乾脆就倒在了雪地上。做妻子的找到自己喝醉酒的丈夫後,又是哭,又是喊,又是打,有的吃力地拖著丈夫在地上走。看到這種情景確實令人傷心。

蒙古政府對酗酒展開了強有力的鬥爭。首先是大大減少了一些節日,如三八節、五一節等。這其中雖然也有政治上的考慮,但據說預防酗酒也是目的之一。其次,在現有的節假日期間,都要出動大批警察,見到喝醉酒的人就抓,抓到之後送往警察局,先脫去其上衣,再澆上一大盆涼水。在蒙古的電視上就曾有過這樣的畫面,可能是對酗酒者的一種公開警告吧,但看了之後讓人感到很不舒服。但願酗酒的人不管以什麼方式醒來之後,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對自己有所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