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大閘蟹 蟹公勝蟹乸

中國人愛吃蟹由來已久。“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需飲美酒,乘月醉高台。”唐代大詩人李白道出了美酒朗月相伴下品蟹的人間極樂。清代文學家李漁自稱“蟹奴”,他深諳蟹中滋味:“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秋季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季節。“九月團臍十月尖”,饕餮者食指初動,九月當選蟹黃飽滿的蟹乸,因為團臍的雌蟹比尖臍的雄蟹成熟得早些。但若論味美,還是十月及以後的蟹公。

蟹公肚身尖長,蟹乸肚身圓大;蟹公體形比蟹乸大,螯上有毛。

十月大閘蟹 蟹公勝蟹乸

如圖,左為蟹乸,右為蟹公。

選蟹有學問 蟹公肚尖,蟹乸肚圓

吃大閘蟹是季節性的享受。漁儂食堂的林老闆介紹說,從現在到冬至這100天左右的時間,是品蟹的最佳時期,過了這段時間的大閘蟹就不好吃了。入秋後至十月底食蟹公為合時,此時雄蟹蟹膏比較軟,而雌蟹蟹膏比較硬。到十月底後,雄蟹開始起白油(精子),所以出現白色呈透明狀的蟹膏。

除了選對時節,挑選上好的大閘蟹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老闆介紹說,這裡的大閘蟹選用的是江蘇的太湖大閘蟹,名曰“碧螺蟹”,擁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和動物衛生證書。優質的大閘蟹都有一派“青殼白肚,金爪黃毛”的威武賣相。“青殼”,是指蟹殼呈青泥色,平滑有光澤,沒有斑點;“白肚”,是指蟹腹部的甲殼潔白晶瑩,非常光滑;“金爪”,是指蟹腳最前端的尖呈金黃色,堅實有力;“黃毛”,是指蟹腳上的毛根根豎挺、顏色發黃,一副英姿勃勃的戰鬥姿態。那么如何區分蟹公和蟹乸呢?答案是看它的肚:肚身尖長形為蟹公,肚身圓大形為蟹乸。另外,蟹公比蟹乸體形要大(大概大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蟹公的大夾子上有毛。

十月大閘蟹 蟹公勝蟹乸

烹蟹有講究 蒸夠20分鐘

吃大閘蟹,其實不需要有太多的花樣。老闆強調,大閘蟹只有清蒸才顯鮮甜,因為這種做法最能保持大閘蟹的原汁原味。據介紹,漁儂食堂的大閘蟹一般在10℃的溫度下保存,在這種環境下,蟹公處於冬眠狀態,因而不會瘦,能保持肉質肥厚。另外,蟹膏處於一種半凝固的狀態,因此蒸的時候一定要蒸夠20分鐘,才能將蟹裡面的膏蒸熟。

十月大閘蟹 蟹公勝蟹乸

蟹公的膏一點也不比蟹乸少,而且更甘香酥軟,蒸熟不會變硬。

品蟹有藝術 蟹膏頂著上顎,含之

品蟹是一門藝術,據說有水平的人,吃完了,依舊能把殼拼成一隻完整的蟹,令人贊絕。

蒸熟的大閘蟹呈紅橙色,讓人食指大動。林老闆說,要判斷大閘蟹是否多膏肥美,關鍵是看蟹腿,可以捏一捏或咬一咬蟹腿,不靚的蟹公蟹腿不結實,一咬噗一聲就散了。另外,不靚的蟹公,一抖動,全部膏就會掉下來。

食家沈宏非說過,世間的蟹痴及好吃的螃蟹只有一種,吃蟹卻只有兩種不同的程式:其一,直奔主題,即第一時間揭開蟹蓋,直取那團結不散的黃白之物……其二,漸入佳境,將二鰲八腿一一剝食之後,方才行“揭盅”之禮。識食者更推崇後種方式,因為先有“經歷”,再入佳境,更有圓滿的喜悅。其實,不論哪個程式,高潮部分都是蟹膏,所謂“殼凸紅脂塊塊香”嘛!有人以為只有蟹乸才有蟹膏,其實蟹公的膏一點也不比蟹乸的少,而且更甘香酥軟,這是蟹公比蟹乸好吃的地方之一。蟹公的蟹膏的一大特色是煮熟不會變硬,因而口感豐腴圓潤,啖啖濃郁。老闆還特別向記者介紹品嘗蟹膏的妙法:含一口膏,將它頂在上顎,慢慢體會,除有香滑黏口之感,還可覺蟹膏之鮮香布滿整個口腔。筆者依法試之,果然回味無窮,似有上癮之感。

“鰲封嫩玉雙雙滿”,除了蟹膏,潔白晶瑩的蟹身肉,肥碩可口的大腿肉,細嫩滑膩的小腿肉亦讓一眾蟹痴停不了口。筆者細細品味了蟹公的肉,覺得與蟹乸的肉相比,確實有不同之處:蟹乸肉結實,但口感略為粗糙,蟹公肉則更香口幼滑,更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