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御膳銀絲雜麵

銀絲雜麵是一種用各種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麵條,是承德民間傳統食品,已有300多年歷史。承德屬於雜糧產區,古時候麥子多從關內購進,售價高昂,而承德人又十分喜歡吃麵類食品,人們就用土產的各類豆子磨成粉,軋製成雜麵食用,後來雜麵逐漸由民間傳入皇宮、市井。
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皇帝每次偕后妃來避暑山莊,都要派太監到熱河街的雜麵鋪,購買雜麵。可見,銀絲雜麵已成為常用御膳之一。
清末至民國初年,承德府經營雜麵的鋪子已有十餘家,其中尤以火神廟“廣益水”、“三官廟”、“義泰興”和“磨壇”等雜麵鋪最為有名。這幾家店鋪用料考究,製作精細,麵條拉力強,可盒裝作為禮品饋送親友。直到解放前,這幾家雜麵鋪還在街頭巷尾或設攤或肩挑,叫賣雜麵,深受人們歡迎。
銀絲雜麵的原料有豌豆、綠豆、冬小麥、江豆。
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種肉丁、蔬菜、辣醬或其它不同佐料。
其特點是清淡爽口,營養豐富,可消熱、祛毒、開胃、降壓。常食對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