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時期的藥酒和滋補酒

元明清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醫藥學有了新的發展。藥酒在整理前人經驗,創製新配方,發展配製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藥酒的製備,達到了更高的水平。這一時期,我國已積累了大量醫學文獻,前人的寶貴經驗受到了元明清時期醫家的普遍重視,因而,在元明清時期,出版了不少著作,為整理前人的經驗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飲膳正要》是我國的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共三卷。天曆三年(1330年)刊。忽思慧為蒙古族營養學家,任宮廷飲膳太醫時,將累朝親侍進用奇珍異饌,湯膏煎造,及諸家本草,名醫方術,並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書中關於飲酒避忌的內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價值。書中的一些補酒,雖沒有詳細記載,但都是頗為有效的,在《本草綱目》中則有詳細記載。明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名著《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萬曆六年(1578年)成書。該書集明及歷代我國藥物學,植物學之大成,廣泛涉及食品學,營養學,化學等學科。該書在收集附方時,收集了大量前人和當代人的藥酒配方。卷25酒條下,設有“附諸藥酒方”的專目,他本著“輯其簡要者,以備參考。藥品多者,不能盡錄”的原則,輯藥酒69種。除此之外,《本草綱目》在各藥條目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藥酒配方,內容豐富,據有人統計《本草綱目》中總計藥酒方約為200多種。這些配方極大多數是便方,具有用藥少,簡便易行的特點。《遵生八箋》是明代高濂所著的養生食療專著,共十九卷,約成書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全書40多萬字,分為八箋,以卻病延年為中心,涉及醫藥氣功,飲饌食療,文學藝術等。其中的《飲饌服食箋》共有三卷,收釀造類內容17條。釀造類中的碧香酒,地黃酒,羊羔酒等,均為宋代以來的名酒。其中一些是極有價值的滋補酒。此外在《遵生八箋》中的《靈秘丹藥箋》中還有30多種藥酒。《隨息居飲食譜》是清代王孟英所編撰的一部食療名著,共一卷。鹹豐十一年(1861年)刊行。書中的燒酒條下附有7種保健藥酒的配方,製法和療效。這些藥酒大多以燒酒為酒基。與明代以前的藥酒以黃酒為酒基有明顯的區別。以燒酒為酒基,可增加藥中有效成分的溶解。這是近現代以來,藥酒及滋補酒類製造上的一大特點。明代朱__等人的《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證治準繩》等著作中輯錄了大量前人的藥酒配方。明清時期也是藥酒新配方不斷湧現的時期。明代吳__的《扶壽精方》,龔庭賢的《萬病回春,《壽世保元》,清代孫偉的《良朋匯集經驗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經驗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都記載著不少時清時期出現的新方。這些新方有兩個值得提出的特點:

1.補益性藥酒顯著增多。明代吳__的《扶壽精方》藥酒門載藥酒方9首,方雖不多,但集方極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齡聚寶酒”,史國公藥酒等。在《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中,記載藥酒近40種,補益為主的藥酒占有顯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鳳酒,長生固本酒,延壽酒,延壽瓮頭春酒,長春酒,紅顏酒等都是配伍較好的補益性藥酒,有較大的影響。吳,龔二氏輯錄的藥酒方,對於明清時期的補益性藥酒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書目中,也記載著數目可觀的補益性酒,其中的歸圓菊酒,延壽獲嗣酒,參茸酒,養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較好的補益性藥酒。與明清以前的藥酒相比,這一時期可說是補益藥酒繁榮的時期。

2.慎用性熱燥熱之藥。唐宋時期的藥酒,常用一些溫熱燥烈的藥物,象烏頭,附子,肉桂,乾薑等。這樣的藥物如果濫用,往往會傷及陰血。金元時期我國醫學界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濫用溫燥藥的風氣受到許多著名醫家的批評。這對明清時期的醫學有深刻的影響。故明清的很多藥酒配方採用平和的藥物以及補甸養陰藥物組成,這樣就可以適用於不同病情和機體狀況,使藥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方論專書,作者著重研究用藥組方的規律,結合優秀方劑,從理論上闡述用藥道理和配伍規律,象明代吳昆的《醫方考》,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這此專著闡述配方時也涉及到藥酒。《醫方考》一書中就論述了七種藥酒配方的組方用藥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國公酒,枸杞酒,紅花酒,豬膏酒等。這對於促進藥酒配方的研究,指導正確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時期的藥酒在配製方法上,突出表現了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適當提高浸漬溫度可使植物性藥材組織軟化,膨脹,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還可以破壞藥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增強藥酒的穩定性,因此採用熱浸法對於許多藥物來說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種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