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喝“水”惹的禍

談到人體需要哪些重要的營養素時,大部分的人想到的就是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事實上“水”對人體而言是更重要的成份。最簡單的常理就是人不吃飯還可以撐上些日子,但若是沒有水,則活不了多長時間。那么水在人體內扮演什麼重要的角色呢?

水於人體的主要作用是組成體素,為生長之基本物質與身體修護之用;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維持正常循環作用及排泄;調節體溫,滋潤各組織的表面,減少器官間的摩擦;幫助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水既然這么重要,那么每天我們該喝多少呢?

事實上人體每天對水的需要量也就是每天由身體所排出的量,如此一進一出才能維持平衡。我們的身體每天會從不同的途徑排出水份如:尿液約1000-1500毫升,糞便約1OO-2OO毫升,呼吸時約25O-400毫升,體表蒸發約400-600毫升。一般而言,成人每吃入一大卡的熱量約需一毫升的水,一天至少需1500毫升的水;而嬰孩則每吃入一大卡的食物,須伴隨攝入1.5毫升的水。人體需要水,但喝水也要喝得恰倒好處才可以。因為有許多疾病的發生原因或治療方法都直接或間接的與喝水有關。

便秘現象--如果飲食中的水份不夠,再加上日常的衛生習慣不夠好,就容易使大便中的水份於大腸部份再回收,導致糞便乾硬不易排出。

泌尿系統結石--目前的辦公室甚至家裡人部份有空調設備,夏涼冬暖,人們都不太會有流汗的情形,一埋頭工作中就忘了喝水,久而久之尿液就會濃縮,其中的礦物質就容易在腎臟、輸尿管、膀胱沉積而造成結石。避免結合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喝水,多走動,讓尿液中的礦物質沒有機會滯留。

痛風--人們應酬時,或者在家裡也都是大魚大肉的進食,因而發生痛風的現象已愈來愈多。痛風的原因就是尿酸的代謝發生異常,最好的方法就是吃少油食品,不喝酒,每天至少要攝取2000-300O毫升的水份,以產生足夠的尿液來排泄。

然而也有某些疾病卻需節制水份攝取,因此其身體狀況無法負荷過多的水份造成的負擔如:

腎臟衰竭而沒有尿液產生者,因為腎臟功能的喪失,無法製造尿液排泄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水份,此時若再攝入過多的水份則會造成水腫的現象,增加心臟的負擔,甚而心臟衰竭。其適當的給水量是前一天的排尿量再加上5OO-600毫升。心臟衰竭的病患者,若供給過多的水份則會增加體液而更加重心臟的負擔,除了水份的限制外,同時須配合鹽份(鈉質)的限制以防止水份滯留體內,更加重病情。

水的重要性正如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拿捏供需平衡是很重要的,然而先決更重要的是要準備乾淨、安全的水,才能放心的飲用。千萬要避免發生像最近因水源受志賀氏桿菌污染而造成幾百人患痢疾的情形。最好的方法就是煮開過而儲放於乾淨水壺的開水,但久置之後就不要飲用了。

提醒坐辦公字的朋友們別只曉得工作,忘了起來走動,這對身體非常不利,在辦公室唯一能保養一下的方法其實就是給自己倒杯開水補充水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