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 食

餃子這東西走遍全中國都叫餃子,可餃子的小弟——扁食就不同了,叫法可多了,且個個都是堂堂正正的大名,決非別號、綽號。

早年我在廈門大學食堂當伙夫,遇上一夥江浙來的學生,衝著一鍋扁食湯直叫“餛飩”“餛飩”的,我當時一聽就楞住了,好好的一鍋清湯,“混”在哪裡,“沌”在何處?真是有眼無珠瞎嚷嚷!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有耳不識餛飩”。其實扁食僅僅是閩南的叫法,在福建,大多數地方還叫它“扁肉”呢。但如果比個知名度什麼的,叫“扁食”、“扁肉”為“餛飩”的人比叫“餛飩”為“扁食”、“扁肉”的人要多得多,“餛飩”當為大哥大!

到了四川,在成都閒逛小吃一條街,那裡的扁食不叫“扁肉”也不叫“餛飩”,而稱為“抄手”。名稱變動的幅度如此之大,令人簡直如墜雲裡霧裡,“抄手”活脫脫給人一種要打架的錯覺,於我而言,吃驚的程度甚至有點象學外語。當然川妹子發現福建郎叫“抄手”為“扁食”“扁肉”的,一味地“扁”字當頭,恐怕也要大驚小怪吐舌頭的!

扁食到了廣東又換了芳名,叫“雲吞”,且與“吞雲吐霧”的玩意毫無干係!我是在北京開往南寧的列車上與“雲吞”撞個滿懷的,當時飢腸咕咕的我牙疼得厲害,而列車上的米飯簡直和子彈一樣堅硬,餐車裡除了“子彈”就是“雲吞”。我問什麼是“雲吞”,年輕的列車員楞了一下,沒有“翻譯”出來,就吞吞吐吐地說:“雲吞就是雲吞嘛,很好吃的”。我一臉苦笑,別無選擇,只好硬著頭皮要了“雲吞”,結果熱騰騰的一碗端來,雲開霧散,自然是大喜過望,囫圇吞棗,要了一碗又一碗!

嗨,說來道去,天下惟有家鄉好,我總覺得這個軟軟的有點象小小餃子的皮很薄的很好吃的東西還是清清楚楚地叫“扁食”最好。早年廈門有不少扁食擔沿街叫賣,那白濃的高湯,那綠珠似的蔥花,那載沉載浮的扁食,,還有那漸行漸遠的市聲“賣——扁食”,“賣”聲拉得很長,“扁食”發得急促而有力,熱騰騰地一路前行在童年的記憶里……最是海風呼呼的冬夜,一盞小燈暖暖地吐著一團昏黃,高湯和蔥花的氣味四下飄香,實在很誘人。

有一位老闆娘的扁食擔做出扁食特別好吃,於是就有了“扁食嫂”的雅號,多順耳多動聽啊。你想想,如果叫“抄手嫂”或“混沌嫂”或“雲吞嫂”什麼的,那可多掃興呀!一旦叫出什麼“扁肉嫂”的恐怕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如今“扁食嫂”再也不走街串巷地叫賣了,而是坐店經營,店名就叫“扁食嫂”,“扁食嫂”的扁食湯名聞遐邇,成為老廈門耳熟能詳的招牌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