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極品百年譚家菜

譚家菜的主人譚祖任,號篆青,乃祖乃父皆有科名,地地道道的簪纓世家,書香門第。其本人亦能詩文,精賞鑒。

譚篆青最初用家廚,家廚名叫陶三。陶三淮陽菜的手藝不同凡響,篆青食而甘之,不能須臾離陶。但陶脾氣古怪,不得不時刻提防,生怕好景難長,無以為繼。隨讓他的如夫人天天下廚房,名為給陶三打下手,實則偷學廚藝。陸續之間,阿姨也偷成十之八九。譚篆青 有位姐姐,于歸嶺南大儒陳姓世家,也是一位女易牙(呵呵,周日廚藝賽,勝出者不妨冠稱“易牙”)。篆青也讓自己的如夫人帶藝投師,拜在姐姐門下,繼續學習。後來,陶三被中國銀行重金挖走(我的前輩們那時真FB得很啊),於是阿姨獨挑大樑,正式主廚譚家。所以,追本溯源,譚家菜的底子是淮揚菜,並傳嶺南菜法而集大成,滋味重於清醇。


美食極品百年譚家菜

民國十七八年,譚篆青花光酒氣的生活難以支撐,於是布置了兩間雅室,由其如夫人親自主廚。名義是家廚別宴,實則補貼家用。當時北平春華樓、東興樓的燕翅,不過十六元一席,而譚府上的家宴,即使是常客也要八十元一桌,生客則非百元莫辦了。同時真正出錢的主人還只能約請八位貴賓,還要留一席給篆青入座。

烹調高手、美食大師張大千說過,譚家菜的紅燒鮑脯(我理解是乾鮑?)、白切油雞是中國美食的極品。譚府的鮑脯發足後,如小湯碗一般大小,方可入選。製作時,先將新的細羊肚手巾放入雞湯中煮透、待涼。然後用手巾分只包住發好的鮑魚,放在文火上慢慢烤嫩,接近收乾,菜品遂成。此時鮑魚鮮滑浥潤,不勞咀嚼,自然柔溶欲化。至於白切雞,雞齡以十六個月到十八個月才算適宜,雞的胸頸間有一塊“人”字骨,摸上去軟而有彈性,就是恰到好處。人字骨一硬,肉就發柴,只能吊湯而不能作白切雞了。白切雞是滾水燙熟,凡雞鴨要求其滑嫩都採用這個法子(曾吃過文昌雞,據說也是用滾水燙熟,看來此言不虛)。

據我所知,譚府菜在北京有幾家(聽說其中一家還搞了商標註冊),估計良莠不齊(文章中說,抗戰勝利後譚公、阿姨已先後龍光早奄、蓮駕西歸了)。前幾天過生日,曾點譚府菜(在家門口“御府新景”),後加班晚赴,時間倉促,未嘗鮑翅(這等菜式大多需要預訂),幾盤中菜西做了事。下次再去,一定要得償所願。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呵呵……

(註:本文為“微風掠過”轉述台灣美食家唐魯孫《令人難忘的譚家菜》一文而成。)


老北京風貌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