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娘筆記

陝西的麵食細分起來,不下一百種,臊子麵更是其中的經典,也是陝西十大面里排在首位的。它的特點是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酸——用老陳醋使湯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潑辣子面,使其湯料辣里透鮮;香——臊子有一種獨特的香味;薄——指麵條用手擀的很薄;筋——麵條薄而不膿;光——麵條光如游魚;煎——湯料溫度很高;稀——每碗只吃一口,麵條很少,一般的人要吃10多碗,小伙可以吃到三四十碗;汪——湯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湯的熱氣,即使數九寒天,也不容易放涼。同時底菜和漂菜也很講究,在菜色上分紅(紅蘿蔔)、黃(黃花)、白(豆腐)、金(雞蛋餅)、黑(木耳)青(韭菜)等等,烹調臊子更是考究。

  傳說臊子麵是周文王斬殺了一條惡龍,用其做臊子,犒賞軍士。按照傳說,臊子麵的起源當在周朝,目前可考的有史記載的臊子麵出現在北宋時期《夢粱錄》,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記載了臊子肉(臊子麵的主要原料)的詳細做法。

  臊子麵不僅僅為陝西當地的百姓們喜愛,劉禹錫和蘇東坡也曾寫詩讚譽。夢得詩云:“余位座上客,舉箸食湯餅。”蘇東坡“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