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嗜鹽菌食物中毒

嗜鹽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細菌性食物中毒較為常見,全年都有發生,但一般以夏季發生最多。
嗜鹽菌通常多依附在海生動植物的體表,對溫度適應面較寬,15—40℃都能繁殖,而以37℃為最適宜,冬季時沉于海底越冬,隨著水溫的上升,逐漸上浮,在營養適宜時,如30℃以上時,只要10分鐘左右就可以增加一代,4—5小時就可以增殖到對人的致病量,其繁殖速度之快堪稱細菌之首。自然界海水產品中,大凡貝殼類如蛤、蟶、螺,甲殼類如蟹、蝦,魚類如墨魚、帶魚、黃花魚、各種小雜魚,植物類如海帶、海藻……等等都會染菌,染菌率隨溫度升高而提高,夏秋季節,有的甚至可達100%,淡水魚中也偶爾檢出,但染菌量不大,引起中毒大多是死後繁殖或大量吃入所引起。
嗜鹽菌食物中毒潛伏期最短一小時,最長兩天左右,3—24小時占86·5%。中毒病狀以胃腸道反應為主,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為嗜鹽菌食物中毒四大臨床特點。輕型病例僅有短時間的輕度腹痛或腹瀉,由於症狀輕,病程短。如屬分散發生病例,一般多不就醫,易被忽視。重型病例除有上述主要臨床表現外,可有頭暈、頭痛、全身酸痛、煩燥不安、眼眶凹陷、腓腸肌痙攣、聲嘶、尿少、尿閉、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脈博微弱、血壓下降等。凡進食可疑食物,發生上述中毒症狀者,應及早進行適當治療。
預防嗜鹽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把住食品烹調溫度、食品保存,防止病從口入關。
首先,食品尤其是海產品,烹調時要煮熟煮透,體內、外溫度都要達到80℃以上;室溫保存4—5小時以上要重新充分加溫;不吃腐敗變質的海產品與其他食品。
其次,購買食品要選新鮮的,最好即煮即食,否則就要保存在冰櫃內,控制細菌繁殖;烹調前要用淡水充分洗滌,以減少體表細菌數。
此外,生、熟食品要分開放,食品容器、工具也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與熟食品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