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注意早期營養不良

 營養影響生命的全過程,直接決定生存質量的好壞,早期的營養不良將埋下日後健康的隱患。

前不久,在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中國營養與嬰幼兒合理餵養高層研討會上"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所公布了"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與營養狀況"調查,其數據顯示,儘管從1992年至今,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下降了55%,但他們的營養不良狀況仍不容忽視。

15年監測的結果證明,缺鐵性貧血問題並不能隨經濟發展而改善,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13年未有明顯變化,一直在15%(城市)和20%(農村間)徘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物與營養監測表明,一些營養缺乏病依然存在。

兒童營養不良在農村地區仍然比較嚴重,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17.3%和9.3%,貧困農村分別高達29.3%和藹14.4%農村地區嬰兒輔食添加不合理的問題十分突出。

營養不良的即時後果是帶來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身體發育和精神發育的遲緩,長期後果是造成認知能力的缺損,工作能力和勞動生產率低下,成年後患慢性病的危險增高。長期後果是不可逆的,無可挽回的。所幸的是在營養問題,據科學的測算,在營養上每投入1元,得到的回報將是6元,越早投入效益越大。

輔食添加是營養改善的根本

輔食添加和母乳餵養同樣重要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物,對嬰幼兒的體格和智力發育皆有促進作用。然而,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其他方式餵養的嬰幼兒,6個月後均應及時、正確、合理地添加輔食。不及時或不合理添加輔食可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從而對兒童的健康產生近期和遠期的影響。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顧問陳春明指出,輔食添加包括蛋白質、鐵、鈣、鋅等微量元素、維生素A、核黃素等。陳春明認為,對於中國孩子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多喝牛奶,多吃雞蛋和動物性食品,以補充他們最缺乏的蛋白質,最好能保證每天至少一個雞蛋。此外,蔬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也需要從孩子6個月大時開始吃,菜末、小葉子蔬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陳春明提醒說,給孩子添加輔食最應該注意的是鐵元素的補充。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鐵元素的吸收率低,因此最好選擇鐵強化食品,或專門買些營養補充劑。

輔食質量關乎身高

陳春明研究員指出,身高是衡量孩子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身高的發育主要取決於輔食的質量,所以正確添加輔食應該成為家長們重視的問題。

從營養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的營養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有14%的5歲以下的兒童身高不能達到標準要求。早期兒童的身高不足,尤其是5歲甚至是3歲以下的兒童身高不足,長大之後雖然能夠彌補,但是往往是不能完全彌補的。

從一份調查看,農村和城市兒童身高一直是差了4到5厘米,20歲時還差2.5厘米,說明差的4厘米到了20歲還沒有趕上。如果以身高增長來說,在5歲以後兒童的身高增長城市、農村是沒有差別的。

陳春明認為,身高的重要性遠遠大於體重。因為身高的不足是由於長期慢性營養不良造成的。如果身高不足,智慧型發育和學習潛力將受影響。身高低的孩子智慧型發育是不如正常孩子的。另外3歲時身高不足,容易造成成年以後身材矮小和瘦組織減少。另外,如果身高不足,成年以後勞動能力不足,從而降低生產力。身高不足的兒童,成年之後肥胖性危險加大,相關慢性病增加,而身材矮小的育齡婦女造成下一代小孩出生體重不足也較為突出。

讓營養包進社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在甘肅5個貧困縣選取了1500名6-12個月大的孩子作了輔食添加試驗。這些孩子的貧血率平均為34%,給他們連續吃強化營養包(大豆粉+鐵、鋅、鈣等5種營養素),6個月後,孩子們的貧血率降低到18.5%;12個月後,降低到7.6%。實踐證明,在我國,研發以食物為基礎的營養包(輔食餵養補充食品)對於改善嬰幼兒營養缺乏狀況是一條可行之道,陳教授呼籲企業與政府合作,開發營養、價廉、可及的嬰幼兒輔助食品。

"對於中國而言,應將輔食餵養列為與母乳餵養同等地位,必須以所有社區所有早期兒童為防治人群,在出生後6個月開使,而不是等到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才開始"陳春明一再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