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人吃肉講究多

北非人吃肉講究多


  頭頂兩隻雞的非洲婦女

吃雞要到星期日 馬肉得到藥鋪買

  北非國家多穆斯林,牛羊肉自然是主食。但牛羊肉都是價格昂貴的上品,平時也只能“點到為止”,只有在開齋節等大日子才能放開肚皮吃上一場。那么,在北非,還有什麼肉可供選擇,這些肉是怎么個吃法呢?

  雞爪從來不吃

  北非人也養雞、吃雞,不過雞肉價格也並不便宜,和牛肉差不多。但有一種蛋雞,價格不過10來塊人民幣一公斤,倒是價廉物美。然而北非各國有個很普遍的習慣,就是一周通常只吃一次雞,並且一定放在周日。究其道理,據說和以前的法國殖民者有關: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位期間推行善政,曾許諾“讓法國農民每周日鍋里有一隻雞”並最終實現。“周日燉雞”成了法國農民長期保持的生活習慣,這一習慣在殖民時期傳到北非,並在許多地方一直保留至今。

  當地人吃雞的另一特點是只吃淨肉,不但不吃內臟,甚至連雞爪也剁下來當垃圾倒掉。一些在當地的中國廚師和賣雞攤販混熟後,每周都能從他們那裡免費提回滿滿一桶雞爪回來做成“鳳爪”享用。

  驢肉只給寵物吃

  北非是有名的畜牧大區,除去牛、羊,其他家畜也不少,尤其是出了名的北非毛驢和單峰駱駝。中國人常說“上有龍肉,下有驢肉”,把驢肉看成難得的美味,但在北非一些國家如阿爾及利亞,驢肉價格極其便宜。不過驢肉通常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寵物吃的。記者結識過幾個阿爾及爾的“驢肉專賣店”老闆,他們的名片上頭一行印著“本店專供驢肉”,第二行卻印著“專供貓狗食品”。

  駱駝肉吃的人也很少,細細詢問,得到的答案卻著實簡單到不能再簡單:那肉太粗,一點也不好吃。

  北非人還養了不少馬,馬肉也可在市面上買到,價格比牛羊肉便宜些,但拿馬肉當糧食吃的人幾乎沒有:在北非人看來,馬肉不是肉,而是一種治療腎虧體虛的靈丹妙藥,所以只能在藥鋪才能買到。

  海魚都是烤著吃

  北非北、西兩面靠海,摩洛哥瀕臨的大西洋更是世界著名漁場,照理當地人可以大吃海魚的。但那幾個瀕海國家漁業不發達,捕不到大魚,弄到的多是小魚小蝦,價格比牛羊肉還要貴。

  魚少見,當地烹飪方法也有些單調,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烤魚(用鐵叉叉住洗淨的魚,在火上烤到焦黃),味道自然減色不少。幾年前,記者和幾個朋友在阿爾及利亞一個小漁港邊的飯館吃飯,一道烤小魚、一道烤烏賊,竟花了差不多900元人民幣。由於魚產量供不應求,北非一些國家如茅利塔尼亞等,還大量從內陸國家馬里進口曬乾的淡水魚。

兔肉價格不菲

  一些野生動物也成為北非人的盤中餐。最出名的是兔子,好幾個國家的朋友都向我炫耀過兔肉湯的美味。北非人並不養兔,一般市民只能偶爾在市場一角看見獵戶兜售的風乾兔肉,價錢比羊肉貴得多。

  鱷魚肉干也頗有些人喜歡,但北非各國鱷魚很少,多數鱷魚肉干來自西非北部幾個內陸國家,價格自然不菲,一般人很難有這個口福。

  有些城市裡還能看見同樣來自內陸的河馬肉,不過問津的人就更少了。記者在馬里時曾見過當地人煮河馬肉,煮爛了兩隻鐵鍋都沒能把肉弄熟,想必只有鐵齒銅牙的人,才能消受如此特別的肉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