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遍缺乏礦物質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由於營養過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導致我國人口出現較為普遍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攝人不足和不均衡的現象。

脂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六大營養素。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或不平衡,會導致其他營養素不能被人體利用,引發多種疾病,甚至會導致死亡。營養專家指出,想要保持營養均衡,如果僅通過日常飲食所攝人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能滿足人體的全部需求,就要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補充各種營養素時必須強調平衡。人體不可能只缺乏一種營養素,而營養素之間關係密切,所以必須選擇組合型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劑。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營養素補充。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12%的兒童成長過程中,由於缺乏維生素A導致免疫功能降低,發育不良。大約有50%左右的6—24個月的兒童,由缺鐵面臨大腦發育遲緩的危險。每年在邊遠地區有200萬新生兒由於缺碘,智力發育受到傷害。由於缺乏葉酸,全國每年有近4萬名出生缺陷,包括小兒麻痹症的新生兒。據估算,因缺鐵和缺碘造成國家勞動力人口生產力下降,目前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損害達到0.7%。

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維持生命的元素,其中碘、鐵和維生素A缺乏是最為常見的營養缺乏症,導致全球近20億人的健康受到危害。我國屬於碘缺乏嚴重的國家,生活於缺碘地區的人口有7.2億。另外,我國傳統的飲食結構使鐵的吸收率僅為3%左右,因而缺鐵性貧血是我國普遍存在的營養問題。

目前,對於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這一現象,一些已開發國家採取強化措施,在食品中加入維生素和礦物質,強制性規定消費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