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肥胖症常識九問

一問:什麼是肥胖症?如何進行自我診斷?
答:肥胖症是以體內脂肪積聚過多為主要症狀的營養障礙。如果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即可視為患有肥胖病。2歲以上兒童標準體重(千克):2x年齡+8,按照此公式計算,一個6歲兒童體重應為20千克。如果該兒童體重達到25千克,體重超標25%,即為肥胖症。
二問:肥胖症的病因是什麼?
答:肥胖症的病因歸納起來為遺傳、“二多一少”和“三病”。
遺傳肥胖兒的父母往往體胖。如果父母的體重明顯超重,子女出現肥胖的幾率約有2/3。如果雙親中一人肥胖,子女肥胖率為40%。
二多一少多食和休息過多而又缺少運動,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多食攝入的熱量超過消耗量,剩餘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積聚於體內;休息過多,運動大少,以致體重越重越不愛動,形成惡性循環。
三病常見於腦炎之後、下丘腦疾患和有情緒創傷者,如親人病故、學習成績不好或心理異常的兒童等。
三問:肥胖病兒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
1.食慾旺盛,偏愛肉類、澱粉類食品,不喜歡吃蔬菜。
2.患兒脂肪積聚,以乳、腹、髖、肩部為主,腹部往往出現粉紅色皮膚淺紋,四肢肥大,尤以上臂和股部特別明顯。
3.骨齡正常或超過同齡兒童,智力良好,性發育正常或較早。
四問:肥胖病兒是否都有內分泌疾病?
答:肥胖症中過食少動的單純性肥胖症最多見,而內分泌疾病所致的肥胖很少見。後者包括垂體及下丘腦病變、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和生殖腺體疾病。內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有其臨床特點,不難與單純性肥胖病進行鑑別。
五問:肥胖病對機體有哪些危害?
答:肥胖病可造成機體一些器官、系統功能性損傷、活動能力和體質下降。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危害主要包括:
1.肥胖兒童活動中提前動用心力儲備,心功能不足;
2.通氣功能下降,有氧能力減低;
3.血壓偏高,膽固醇如β-脂蛋白升高;
4.肥胖女童初潮早,且多伴有月經紊亂;
5.青春期易患股骨等關節承重部位損傷性疾病;
6.重度肥胖多易患皮膚感染,有的甚至影響肺通氣功能。
此外,還對成人期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有很重要的影響。
六問:肥胖病兒童有無心理精神損傷?
答:有。心理精神損傷要比上述生理性損害更加嚴重,而且短期不易查覺。肥胖對兒童個性、氣質的養成和能力的發展有不同程度的壓抑,肥胖病發生得越早,肥胖兒對自己體型的壓抑也就越大,喪失自尊心,變得孤僻,這些兒童的心理衝突也會激烈,甚至造成惡果。
七問:肥胖病如何預防?
答:肥胖病的預防應從小抓起。要把住“三期”,做到“四要”:
“三期”:
1.母親懷孕後期就應避免增重過多,以防分娩體重過大的新生兒。出生後應堅持母乳餵養,4-5月前不餵半固體或固體澱粉類食物。
2.嬰幼兒期應及時到兒保門診做生長發育監測,早期發現過重傾向,及時加以糾正。
3.兒童、青少年期,若家庭成員中有肥胖者,而孩子體重也增長過快時,宜及早加強飲食指導。
“四要”:
1.膳食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證蛋白質和多食水果蔬菜的原則,尤其要少吃甜點心和高糖飲料。
2.要增加運動量,堅持1-2項體育運動,力所能及地承擔一些家務勞動,持之以恆方能生效。
3.要定期監則體重,防止發生肥胖。
4.肥胖症患兒的家長,也要參與飲食治療,與小兒共餐,能起到積極作用。
八問:肥胖病兒童飲食管理的原則是什麼?
答:治療任何原因引起的肥胖病,皆應以飲食管理為主、調節飲食的原則有以下8點。
1.限制食量,必須照顧兒童的基本營養及生長發育所需,使體重逐步減輕。最初只要別讓體重速增,以後使體重漸降,至正常體重範圍10%時,即不需要再限制飲食。
2.設法滿足兒童食慾,避免飢餓感,可選用熱量少而體積大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蘿蔔、筍等。
3.蛋白質食物能滿足食慾,又為生長發育所需,供應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2克。
4.碳水化合物體積較大,可作為主要食品,但應限制糖量。
5.限制脂肪供給,如油煎食物、各種甜食、脂肪食物均在禁忌之列。
6.總熱量必須減少,具體供應因人而異。
7.維生素及礦物質應當保證供給,要經常曬太陽。
8.具體食品以蔬菜、水果、米、面為主,外加適量蛋白質食物,如瘦肉、魚、雞蛋和豆製品。飲食管理必須家長和患兒長期合作,經常鼓勵患兒堅持治療,才能獲得滿意效果。
九問:肥胖病兒是否可用減肥藥?
答:一般不鼓勵用藥,對重度肥胖且食慾極其亢進者,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採取針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