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飛的魚》讀後感

她越來越忙碌,但不局限於學校的語文組,不局限於某一個年級或班級,而是以專家、作家的身份,被委以重任,從2011年省高中會考的《入闈瑣記》開始,她的許多文字如破繭的蝴蝶,輕鬆起來,歡快起來,文章的結尾也升華了昂揚的語氣,“孩子,趁著年少,趁著年輕的味蕾依然敏銳,盡情享受這種香濃熱辣的舌尖的纏綿,讓日子‘活色生香’,熠熠生輝”(《年少的滋味》)。“當周圍陷於混沌,當世界一片寂靜,‘23號來回答’將劃破沉寂的空氣,點燃絢麗的真誠之花”(《二十三號來回答》)。找到了自信,“守住內在的真誠,不追逐外在的聲譽,不受世俗的紛擾,對認定的事情不輕易改變,不輕易退讓,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不矯情,不刻意,做到靈魂深處的反省與堅持,使我們的人生臻於圓滿,不也很好么”(《堅硬的頭髮》)。

她參加的筆會多了起來,採訪多了起來,約稿多了起來,《客家文學》的編務多了起來,忙得欣欣然不亦樂乎,忙得開心奔放,那些意興闌珊的文字少了,《年華老去》、《荒園情結》、《生命是一條憂傷的河》、《塵埃里開出的花》、《零落成泥碾作塵》等以前有些暗淡的題目漸漸被《幸福高三人》、《娛樂時刻》、《善的種子》、《青春不言老》、《遲暮之美》等蓬勃生機的題目所替換,這條水中的魚終於可以飛起來了。

誰說“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自古皆然。”做為語文老師,她不可能忘記莊子的《逍遙遊》: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湧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她這條想飛的魚,已經是“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直上青雲,奔赴自己的理想天空,去實現作家之夢,如她自己所言“亦開啟一個新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