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做人敬業做事》讀後感

可能一提到敬業,許多人會說;敬業有什麼,只要上班的時間好好做事行了;如果對自己要求再高一點會說,只要自己做的工作不出錯就行了,這應該算是敬業了。實際上,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敬業不但要求你做“完”份內的事情,也要求你百分之百的做“好”份內事情,而且對於份內的事情,你還要有能力去提高或改進。同時為了集體的利益,你也有義務去幫助同事提高他的業務水平,爭取讓你團隊的工作達到最優,這才算是敬業。

一個人做到敬業是要經過艱苦付出的,首先,職業道德是第一位的,如果缺乏職業道德,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一但把持不住,你就可能身受其害。其次,業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好的業務能力,敬業只能是一句空談,這就要求你要時時刻刻的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第三,敬業要求你要有一顆寬大的胸懷,工作中出現的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如果因為個人恩怨而影響工作,那也算不上敬業。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你心存感恩,你才會敬業;而不是相反,你有了敬業的心,你就會去感恩。

現代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而做為企業的所有者,為了使企業增值,在挑選經營者的時候,首先看重得是經營者個人的品質和工作態度。我們想一想,如果一個人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敬業精神,他會得到企業所有者的青睞?近期發生的國美權利之爭,為什麼網路一致的抨擊現任董事會主席陳曉,其中深層的原因我們可能不得而知,但是陳曉辜負黃光裕的知遇之恩恐怕首當其中,也被網上解讀為現代版的農夫和蛇。想一想,一個缺少感恩和敬業的人能被中國人所包容嗎?很難,因為他違背職業精神中最核心的問題:即感恩和敬業。

當然做為我自己,通過認真仔細的學習《感恩做人,敬業做事》,同時也回顧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感覺在許多地方也需要加強。如儘管也加強自己的道德學習,但對於涉及自身利益的,更多的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很少去換位思考;在敬業方面,也有許多地方做得不到位的,有時候會對自己的工作挑挑揀揀,工作中偶爾也會出錯,雖然不是大的錯誤,但如果不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會因為這樣的蟻穴,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新的啟示,我想這些啟示以後一定會讓我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