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沒有悲傷的城市》有感

最後,祥弟與古蒂坐在海堤邊,凝視著海水,想著桑迪曾經渴望飛翔的夢。祥弟相信,只要在古蒂的歌聲中等待下去,就會等到悲傷告別城市的那一天。

越是往下讀,心情越是沉重,每每以為悲傷該到停的時候了,甚至期盼會有轉機出現,可以有撫慰人心的救贖出現。但沒有!即便是最後小男孩與小女孩坐在海堤,象徵自由的鴿子從他們身後振翅飛起,但小男孩一直夢想的卡洪沙仍是那么的遙遠,遙遠到好似永遠不會實現,沒有未來。我的心被那些殘忍的細節揪得很疼,我感到了滿眼不屬於祥弟這個年齡該有的悲傷。我不敢想像他們的生活,我感到了窒息,現實與夢想強烈反差令我不寒而慄。如果我是祥弟,這種種的一切又如何讓我能心懷夢想?幸福真的太遙不可企及了。這本書讓人感到壓抑,讓人感覺很痛楚,很無情,很恐怖。它並沒有多么煽情的語言可以讓我淚流滿面,但它所描繪的這幅簡單又感人的畫卷,讓人傷心酸楚,讓人無法抗拒。那種震撼將時不時地出現在你的夢中,讓你難以釋懷。 

合上書,重新觀察封面,這時,我才明白那不是淚,而是淡紅色的血滴。這個城市裡流的血比淚更多。

這不僅不是一個沒有悲傷的城市,反而整個城市充滿了死亡和腐爛的氣息。這是一個沒有快樂的城市, 一個充滿不幸與悲傷的城市, 一個充滿飢餓、種族衝突與死亡的城市, 滿城都是悲傷的人,悲傷的景:孤兒院院長薩迪克夫人被丈夫趕出家門,傾注她全部心力寄託她全部希望的孤兒院又要拆除;孤兒院女工吉奧蒂有個酗酒常常醉倒在廁所里的酒鬼丈夫;桑迪和他妹妹古蒂;無腿男孩“頭獎”,瞎子喬都,眼睛上有個洞沒腿老乞丐“帥哥”,被切掉手腳的達巴,互相殘殺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教徒、血肉橫飛的街道……用慘絕人寰來形容也不過分。

作者以一種明亮又憂鬱的曲調,渲染了一種令人心碎的美。這份純真的夢,在祥弟的心中堅不可摧,無論身處何種困境,他始終相信卡洪莎確定的存在,只要他不停的追尋,就終究會出現。為此,他選擇了用堅定和智慧去捍衛,矢志不移。

沒有華麗的語言,質樸而潔浄,宗教的信仰成為了成人尋找勇氣的一個出口,即使像泡沫一樣虛無,像藉口一樣荒唐,但是依然是一種寄託,甚至演變成另一種傷害。就像被稱之為聖地的耶路撒冷,陰寒之氣不期而至,在孟買這座城市亦然,有的戰爭是因為政治,有的廝殺卻是因為信仰,當印度教遇上了伊斯蘭教,在這片本就渾濁的天空里增染了紅色的血光。

孩子的世界本該簡單而純潔。在街道上赤腳奔跑的孩子,在飢餓里食不果腹的乞討,在凌辱下支離破碎的身體,再次驗證著世界的殘酷與無情。

孩子,即使一無所有,至少也還能做夢。但是當孩子連做夢的權利都失去了,不得不面對現實時,他們選擇逃避這種生活重擔的惟一方式,就是忘掉所有的夢想。那些一無所有的孩子創造出來的夢想最終也會告訴他,他們的夢想是多么的渺小和無足輕重,以至於在現實世界中輕而易舉地就被碾成玻璃般的碎片。而那些為了逃避現實而繼續做夢的孩子們,則會被這些碎片割得體無完膚。

當祥弟向桑迪和谷蒂描述他理想中的樂土時,桑迪和谷蒂才發現自己已經多久沒有這種作為兒童所應有的奢侈夢想了,以至於他們幾乎快忘記了,他們原來也可以擁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