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沒有悲傷的城市》有感

也許孩子們的夢想永遠不會成真,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擁有夢想。在書的結尾,作者告訴我們關於夢想的真正註解:毫無理由地去相信它,也許它就是一個夢,但也許它會成真的。

《沒有悲傷的城市》與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曾經在看電影時,雖然同樣震撼,但多少覺得那有些不真實。而這本書它他卻讓我感到那不是虛構出來的幻想,而是現實,是真真切切存在於世界某一個角落的現實。它很多時候它都是一個小男孩的自言自語,讓讀者很容易順著他的視線,去發現城市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在作者對這些紛爭毫無隱晦的描寫里,我們可見一個印度下層社會和這個社會中多文化的宗教衝突,以及生活其中的人,關於他們的選擇、恐懼和快樂。

在1993年孟買種族大騷亂的背景下,艾拉尼流露的是對生活在現代城市底層人民的憐憫。他將更多的目光聚集到開發中國家和貧窮國家的底層人民生活。在全球化和數位化風靡全世界的時候,讓那些沉迷於奢侈品牌和去高級餐廳就餐的人們知道,在世界上還有他們所不了解的困難、疾苦和無奈,還有一些逐漸對生活所體現出來的勇敢姿態。

書中的這些人不僅僅在孟買存在,他存在於很多地方,比如我們的國家,那么大的地方,一城一縣一鎮,地上或者地下,總能看到相似的殘缺的身影。有時他們是真的,有時則如同書中那樣,是被動的不幸。

現在的我們,在父母、學校的庇護下,就如同故事中的孤兒院一樣,我們過得很幸福,我們的身邊充滿了美好。可是,在圍牆以外的世界呢?它和我們想像中的那一個美好的世界是否吻合?是否有一天,我們也會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殘酷與無情?到那時候,我們又應該怎么做,是否也會放棄最初的夢想,放棄做人的原則,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我不知道答案,一切只能由現實來告訴我們。我只希望如果真的有那樣一天,所有人能和祥弟一樣,永遠對未來充滿希望,願意相信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希望大家有空可以讀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