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讀後感

《人性的弱點》讀後感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點》,匯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勵志經典,書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解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憂慮,以創造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

在寒假假期里,我學習並閱讀了全文,對其中的第一部分——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首先開篇讓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世上惟一能夠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談論人們所要的,同時告訴他,該如何才能獲得。

的確,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從小就被灌輸著“以我為尊”的自利思想,這是要與中國的自我文化相關的。這種文化明顯存在的劣勢的文化已然不能夠適應當今錯綜複雜的社會。在西歐的國家裡,譬如美國,奉行的是個人英雄主義。所以這樣的文化,蘊育了這個移民大融合國家的強大。美國的發明家,科學家和化學家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度。那么,對於我們中國來說,素質教育的範疇下沒有讓我們每個孩子能夠有一展身手的機會,有的只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合作精神”。在這裡,我並沒有去批判我們所謂的合作,只是在合作的時候出現的較多的問題和需要我們去深思熟慮的。例如,怎樣去合作與一個團隊的各個成員,怎樣能夠讓我們在合作的時候,把每個人的部分充分的去組合在一起,達到整體的目的。這時,《人性的弱點》中的第一篇便給無聊我們較多的啟示。

哈雷·歐佛斯托教授,在他一部頗具影響力的書中談到:“行動是由人類的基本欲望中產生的……對於想要說服別人的人,最好的建議是無論是在商業上、家庭里、學校中、政治上,在別人心念中,激起某種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這點做成功,那么整個世界都是屬於他的,再也不會碰釘子,走上窮途末路了。”

所以說,在我們個人注意不是盛行的時候,需要特別適應合作主義,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能夠給人們所需要的,為人所想,急人所急。在書上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在紐約銀行工作的芭芭拉·安德森,為了兒子身體的緣故,想要遷居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去。於是,她寫信給鳳凰城的12家銀行。她的信是這么寫的:

敬啟者:

我在銀行界的10多年經驗,也許會使你們快速增長中的銀行對我感興趣。

本人曾在紐約的“金融業者信託公司”,擔任過許多不同的業務處理工作,現在則是一家分行的經理。我對許多銀行工作,諸如:與存款客戶的關係、借貸問題或行政管理等,皆能勝任愉快。

今年5月,我將遷居至鳳凰城,故極願意能為你們的銀行貢獻一己之長。我將在4月3日的那個禮拜到鳳凰城去,如能有機會做進一步深談,看能否對你們銀行的目標有所助益,則不勝感謝。

芭芭拉·安德森謹上

你認為安德森太太會得到任何回音嗎?11家銀行表示願意面談。所以,她還可以從中選擇待遇較好的一家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安德森太太並沒有陳述自己需要什麼,只是說明她可以對銀行有什麼幫助。她把焦點集中在銀行的需要,而非自己。

這樣的例子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為別人,而減少對自己的考慮。我們應記住: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能這么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永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