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後感5篇

如果我們也生活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我們該怎樣做?是眼睜睜地看著中國被外來侵略者奪走,還是和鄧小平爺爺少年時一樣,擁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為祖國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有愛國之心的人,需要有熱愛人民的人,而鄧小平爺爺就具有這種品質。

鄧小平爺爺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年代,他從小就聰明伶俐、頭腦靈活,對待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乾什麼事情都認真仔細,絲毫不馬虎。

在鄧小平爺爺15歲的時候,“五.四運動”爆發了,鄧小平作為一名熱愛祖國的青年,他理所當然的和其他愛國人士一樣在街上遊行,喊著那些充滿激情的口號。每當口號聲響起,鄧小平爺爺就覺得他和自己的國家、廣大的民眾是那么緊密、那么心心相連。正因為如此,我仿佛看到了這支群情激昂、龐大的隊伍,感受到了他們的愛國心切。

俗話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的,誰都有責任。鄧小平爺爺從青年時就執著的追求這個理念,努力為目的去做到。

寫到這裡,我得感謝這本書,感謝鄧小平爺爺,因為是他告訴我,怎樣做一個愛國的人,怎樣做一個愛民的人。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出生在烏克蘭西部邊陲的沃倫省的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尼古拉的一生備嘗了饑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而尼古拉在1930年始,歷時三年,終於完成了這部不朽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的是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當時正是一個黑暗的社會,西蒙`彼得留拉統治下的波蘭白軍姦淫拐虐,無惡不作,保爾早就恨死那些人了,他從小立志 ,要成為紅軍的一員。在保爾十六歲的那一年,他和他的朋友加入了紅軍,實現了他畢生的願望,他加入了紅軍後,為黨奉獻了他的一生,最後不幸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憑著堅強的鬥志開始文學創作,並且取得了成功。

當時的社會是黑暗的,全是貴族的天下,當保爾還在上國小的年紀時,就因為犯了一點錯,就被趕出了學校,於是保爾只好到外面去打工,每天都要燒水,劈柴,擦茶爐,擦刀叉,提髒水``````其實這對於這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已經夠累的了,但是更過分的是“做得不好就得挨耳光”,xx婦女,把虐殺猶太人當作是 “消遣”``````

保爾有許多正義的朋友:冬妮亞,司涅古爾科,瓦莉亞 ,哥哥阿爾焦姆,軍人波利托夫斯 ,勃魯扎克,朱赫來``````

冬妮亞她雖然是有錢人的女兒但是她卻毫不在意保爾的身份,和他做朋友。

司涅古爾科在絞刑台面前慷慨陳詞地說的那番話。瓦莉亞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懼,昂起頭唱的歌。都使人敬佩。

哥哥阿爾焦姆,軍人波利托夫斯 ,勃魯扎克,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他們為了黨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能體現出他們舍 “小家”救 “大家”的大無畏精神。特別是哥哥阿爾焦姆,他為了弟弟保爾可以犧牲一切,毫不躊躇。

我從“我已經這樣浪費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就夠了。”中體會到了軍人朱赫來對時間的重視,對革命事業的忠貞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