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看見》有感

看完柴靜的《看見》,心裡有一種說不清的滋味。我原以為這只是一本記錄一個記者在十年以來的採訪,或是一本記錄十年里的榮譽自傳,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這本書里寫下的,是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內省和反思,這是一本記錄她成長的書。讀它時,讓我猶如身在其中,感受當事人的情感,體會事件的本質,感悟人生的真諦,內心有太多無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樣不斷的肆意翻滾著、流淌著。

此書,她用坦誠的語言陳述著自己的十年成長路,不斷剖析自己,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作者。她深入一線,“出生入死”給我們帶來的事件真相,她的經歷,她的採訪,常常會觸動我心弦,讓我隨之潸然淚下。 就像歌詞里唱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么風彩虹”,就像她的導師所說:“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其實一路走來,回首我們每個人走過的軌跡,哪個不是曲曲折折,而哪個人的經歷不是一首百轉千回的歌呢。所以想想自己,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能再在患得患失之間蹉跎歲月了,就像白岩松對柴靜所說的:“往事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就像她在報導監獄女囚時所表達觀點一樣:“人是一樣的,對幸福的願望一樣,對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樣,只是她生在這兒,這么活著,我來到那兒,那么活著,都是偶然。萬物流變,千百萬年,誰都是一小粒,嵌在的秩序當中,採訪是什麼?採訪是生命間的往來,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其實這些放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不也是亦然嗎!感謝自己經歷的一切,認識自我的渺小和偉大,也理解他人想法和行為,很多人你可以不認同他的價值觀行為處事,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去了解他,把他當成一個和你一樣對等的人來看待,去理解他的邏輯。不能理解的部分,應留有疑問,而不是劈頭蓋臉的質問。因為人對幸福的願望是一樣的。

《看見》這本書還教會我用客觀的、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問題。無論對我們來說是好還是壞事情,它都有不同的面,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首先我們要像柴靜報導“非典”一樣,為了“真相”深入其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真正了解問題本身;其次就像“藥家鑫”報導一樣,一件交通事故本身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性,但深層折射出的是現在親職教育問題。所以,一個事件產生,它深層折射的問題,它的源頭在哪裡,我們還是要多問問、多思考。跳出問題看問題,不衝動、不盲目、不求急,有時“慢”也是一種效率。

相信《看見》給我們的啟示不止是生活和工作態度,不止是與人溝通,不止是看問題的方法,我想更多是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一種“打破重組”的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