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的讀後感

在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晉代陶淵明是一個風姿瀟灑、心定氣閒的隱逸詩人。他嗜酒、他愛菊,他簞瓢屢空,忘懷得失,他遠離世俗塵囂,有著安貧樂命的灑脫和閒適。他的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他的散文自粱代起亦受好評如潮,為後代人所效法。他閒居鄉野,寄情山水,他崇尚自然,熱愛自然。

他一往情深地去描繪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人生。質而實綺、似癯實腴。他的散文表面清新淡雅、質樸自然。如《桃花源記》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央繽紛復行數百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廖廖幾筆就將這良田、美池、桑竹之地描寫得令人神往,欲居其間。

在這自然秀麗的字面又緩緩流露出一股純真誠摯之情,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態、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有出水芙蓉般的境界。除去這層自然之美之外,還有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社會風尚之美。黃髮垂髫、怡然自得,男耕女織、相濡以沫。當有外來之客時,他們必是邀至家中,殺雞設酒,好生款待。充分顯示了村民的熱情淳樸。在這裡沒有連年的戰亂、沒有沉重的苛捐雜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諧。

他們努力耕作,充分享受勞動和收穫的歡樂;他們熱情好客,始終保持著幼有所長,老有所終的傳統美德。在這裡沒有君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到處都是和平、安寧、自由和幸福。這裡不僅是隠士的小天地,也是千千萬萬農民的樂土,更是一個烏托邦式的人間仙境。這種自然之美加之人性之美實則是“天地之大美”陶淵明的散文不缺少這樣的境界,無論是對真摯親情的描寫還是對自然之景的描繪,他都能一質而不鄙、淺而能深的語言平平道出。在行雲流水的字裡行間時時迴蕩出對自然的讚美、對生命的謳歌。那是從詩人內心深處迸發和流淌出來的一片真情。任情自然、求真求實。

平淡自然的風格就是他率真高尚人格的反應。在對待人生上,陶淵明採取一種順應自然、任情自然的態度。從不違心矯情,也不強而後為而是處處表現出真性情、真懷抱。這一點在他的《五柳先生傳》中即充分顯示了。他以自畫像的方式記事立言,真實而又傳神的反應了他年輕時貧寒的家境和處之泰然的情懷“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你看他儘管家貧,卻全然不以為懷。相反,他讀書成癖,卻又不求甚解,只求意會;嗜酒成性,而不能常得,逢招必醉;著文成習,又自得其樂,以明心志:一種率真、任情而又豁達、灑脫的情懷,一個“不慕虛榮”、“忘懷得失”的高士形象就這樣傳神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在當時晉宋之交的社會充滿了動亂和篡奪。

他深惡這社會上的虛偽和狡詐。但與當時很多隱者負氣之士又有著不同。他以豁達的胸襟來容忍自己仕途的遭遇;以真誠的人生來對抗時代的虛偽;以清新自然的筆調來抵禦社會的混濁。他嗜酒,一飲必醉;他喜讀書,又不求甚解;他且愛彈琴,身邊的琴卻又不安玄;喜與鄉農話桑麻不願對達官貴人低聲下氣。在他一生的性情和行事中,他的坦然與執著使他的人格顯然高出時人和流輩。走進陶淵明的散文,走進這位五柳先生平淡而真實的人生,在他的桃花林中品味自然的風采,在他的五柳先生傳中體味生活的真摯,在心與心交流時獲取幾分樸實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