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另一個你》讀後感

對待別人應該是這樣的——愛、真誠、信任、友善、理解、關懷、儘可能提供幫助。

這些關係的共性如同丹佛所說——不能像白人釣魚一樣輕與放。

至今為止,從沒有一本書看到讓我如此沉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追問活著的意義,更好地面對生命里的每一次得到和失去。不辜負、不浪費。

我眼睜睜地看著故事裡的那些人的不幸和孤獨感在我面前歇斯底里,面對苦難大於幸福的體驗無不為之震撼。我想,當大苦難來臨的那刻,也許我們只能做的就是,等待並且讓它慢慢過去,連痛苦都只能讓步。

“種族歧視”是窺視人類的一面鏡子,但上帝也許還有點仁慈,他創造了在某一刻讓兩個身份懸殊的人相遇並成為了朋友。說到底,這種緣分都要歸功於人們內心深處期盼友善、渴望美好的本真。

我想再提一下丹佛說的那些至理名言佳句,因為我很喜歡……

“如果你釣來一個朋友是為了捉與放,那我沒興趣當你朋友。”

“當你走到絕路,再也沒辦法做什麼,這時上帝就接手。”

“人們以為自己掌控一切,其實才沒有。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該過去的也一定會過去。”

“我學到接受生命原來的樣子。這是為了讓我們張開眼睛,知道還有比自己更崇高的力量。”

“但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不同,跟我一樣的不同。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走在上帝為我們鋪好路上。”

“事實是,無論我們是富是窮,或是介於中間,這個世界都不是我們最後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來看,我們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

真的非常受用。

一個不是小說勝似小說的真實故事,感謝本書的核心人物——黛博拉——那個上帝派來的美麗天使。我非常喜歡這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