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結論,這是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裡體現的是兩種人,一個勤勞、一個懶散。人生生來是沒有差別的,在經過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後,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事實上,孫少平就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只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存的意義有了更高追求的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淋漓地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我們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陌生的世界。不怕苦難!只要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耐痛苦,你一定要堅持下去。“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個對生存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為平凡的人呢。就算是平凡,也是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幸福的是,我們生活在這樣平穩的時代,可以有著安穩的生活,不會遭遇到孫少平的苦難,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歷練,我們是平凡的一員,要跨過泥濘,我們要做不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