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遊記有感1000字

讀了《西遊記》,媽媽表揚我懂事多了,我知道那得感謝孫悟空呢!

讀西遊記有感1000字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項上一個大石頭裡蹦出一石猴。石猴住在水的源頭那裡的瀑布,名為“水簾洞”的石洞,因為它是第一個進“水簾洞”的,所以被一群猴子稱為大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覺得自己壽命很短,然而便悲傷起來。聽到這個訊息老猴跟大王說:“在贍訓洲到西牛賀洲懂得地方有個人會長生不老之術,讓大王去求他。”根據一老猴的訊息,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拜見須菩提祖師,因為很調皮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我們連雲港人也因有那美麗的花果山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此,我們對吳老先生筆下的各類人物便有著特殊的感情,尤其是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我們經常評議的話題。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我們家鄉的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遊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範之間的衝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辭彙聯繫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乾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最後掉進自己設定的陷阱里。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嚴格執著的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