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看見讀後感1500字

《看見》這本書是在高中畢業後買的。暑假期間,時斷時續,看得很慢。每天看一小點,不敢讀多,會痛。總是微微的鼻酸淚泛,但也不大哭。就這么一點一點的,跟著她的文字,在那些人群與往事裡行走、成長、看見。

這本《看見》你看不到大量的排比句,你看不到各種青春文學裡細如牛毛的心理描寫,你甚至看不到任何時下文藝作品裡流行的辭彙,以至於你會懷疑這還是那個在電台節目中的文藝女青年柴靜所寫的作品嗎?這本書文字細密,信息量大,像個電影裡的長鏡頭,從從容容地白描,你以為演完了,才不是,她換個角度喘口氣接著來,又是一個新層次,一些更深的東西,細讀它,你就會像我一般無可救藥的愛上它!愛上它不帶修飾的文字下潛藏著的思想波濤,激盪掉生活表面的裝飾,直抵核心的粗糲,甘願隨它沉浮擺盪,不斷去看見,又不斷去經過。

柴靜說,一個人的生命由無數他人構成。她如你我一樣,沒有多高的起點,是繁茂大樹上不起眼的枝椏,從頭做起,一步步,沒有輾轉翻騰的技巧,下的都是笨功夫,不斷犯錯,不斷改正,只是每走一步,她會停下來想一想,看看走過的路,望望前方,想想為什麼出發,將要去向何方,不疾不徐,走得再遠,她有一股自省在裡面,提醒自己不要迷失。

大概每一次潰敗都是成長前的蛻殼。在這本書里,你有很多次機會,看到她這樣蛻,蛻了又蛻,總以為已經很好了。不,還得接著蛻。沒有完的時候。

我曾幾度徘徊於第十七章——盧安克。在這一章,你會發現,一切既有的答案,都被推翻。一切已經成熟的邏輯,又被消滅。原來有一種無能,比“能”要強大一百倍,讓許多人難以啟齒。當我們面對命運塌陷、絢爛、驚駭,一心想著去建設,去爭取,去抗爭,去努力,原來不一定對。原來還有一種人的活法,“是把自己交付出去,從此就活在命運之中的必然與自由”。原來一直以為像地球繞著太陽轉如真理般存在的我以為,竟被替代得體無完膚。

對於盧安克,對於那群孩子,我覺得都不陌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是了解他們,懂得他們的。但看了這章,我才知道,遠遠沒有。而且,了解與理解,再與真正的踐行,其間的距離,簡直比從地球去月球還要遠。

常常在想我真的很贊同閱讀的意義也在於,即使我們終生無法到達某地,但若可以通過閱讀來了解,或理解某一處、某一人,便是我們的人生得以拓展,和延長了。所以柴靜寫道:”萬物流變,千百萬年,誰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當中,採訪是什麼?採訪是生命中的往來,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

接著是藥家鑫那章。在未看書中內容前,我都是本能對這個殘忍向無辜的張妙連刺數刀的男子貼以喪心病狂的標誌。但讀完,我體會到的心酸及震動。

“人最大的慈悲是給生命一個救贖的機會。”藥家鑫的父親說。柴靜給了他說出這句話的機會,也給了我們觀看與思考這種救贖的機會。在那個被人肉的踩貓女一案,和藥家鑫這一章里,我最深刻的獲得是,如果我們願意更耐心地看看那些我們覺得有資格唾罵和詛咒的人與事,願意更深入地去對話和傾聽,可能會顫抖著發現,罪惡與苦難的種子,也在我們的身體裡面。而我們所要學習的,是如何發現,看見,面對這些種子,甚至是惡開出的花。

看完這本書,竟猛然想到了《相信未來》那首詩。是的,讀著的時候看到的是落魄,體會到的是酸楚,讀完之後會有相信未來的一種柳暗花明,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自省是看見自己看見世界的一個痛苦的過程,而我們總喜歡舒舒服服地活著。

有時候不是我們看不見,或許只是我們不想看見。

即使再艱難卓絕再歷時彌久,我定與你一起,去看見,看見自己,看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