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七號讀後感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二步任務階段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張建啟說,它的順利實施,對於未來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建設意義重大。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

七號,5年3次起飛的神舟飛船,引領著中華民族一步步把夢想變成現實。

長征火箭,神舟飛船,飛天艙外航天服……一個個被賦予特別文化意義的稱謂,寄託著中國人對太空探索的浪漫想像。在曾擔任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的張建啟眼中,這浪漫代表著中國航天人艱苦卓絕的探索努力:從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到2007年“嫦娥”奔月,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飛天到今天的神舟七號帶著出艙使命起飛,中國突破了一系列航天領域的關鍵技術,穩步向人類探索太空的前沿邁進。

“中國本著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則開展太空探索和開發活動。”張建啟說,太空屬於全人類,我們願意與各國合作,共同推進太空開發利用,造福人類。

參考:網路

遨遊天際中國還應腳踏實地

瀚太空又迎來了地球訪客。這一次,客人的名字叫中國。

已經不是初次見面,因此,就訪問者的心態而言,更少了一些猶疑和惶惑,更多了一些堅定和自信。雖然宇宙世界依然是那樣神秘,但中國正在用堅實的腳步,努力探索著天邊的路徑。

神七的航天員將完成一個壯舉——出艙行走。不需要航天科技專家給出太多專業解釋,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判斷其中的標誌性意義。不再是隔著車窗跟朋友打招呼,不再是戴著手套牽女孩的手,中國和宇宙產生了真正的“親密接觸”,兩者的關係改變了。首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佳句:“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神七航天員即將向太空邁出的這一小步,同樣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甚至是中國國家實力的一大步。

自豪的情緒瀰漫在全體中國人中間,如同一個月前的北京奧運會所帶來的那樣。很少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詮釋全人類共同命題的方式連續吸引全世界的關注。大國氣象並非僅僅停留於意識層面,具體而實際的舉動使之逐漸呈現出清晰的輪廓,變得可以感知,可以觸摸,可以經受各種各樣的比較並從中勝出。

但這不表明中國試圖以一種更具攻擊性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和平崛起仍然是中國不變的國家戰略和發展訴求。此次神七上天,一些外國媒體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擔憂”,認為中國加快腳步加入“太空競賽”是謀求能在未來“稱霸太空”。且不說中國距離“稱霸太空”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迄今為止美國和俄羅斯在航天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們無法比擬的。就算可以做到,中國也絕對無意於此。“永不稱霸”一直是中國國防和外交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在地球上是如此,在太空亦然。

雖然輿論樂於用“飛躍”來形容此次飛天行動——從某種角度來說可能也確實如此,但必須看到,“飛躍”是基於一種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展是以講求成本效益並且可持續的方式獲得的。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戰略研究部的知名太空專家安德魯·埃里克森將中國的太空發展戰略與前蘇聯一些太空載人探測項目作了對比,“當時那些項目甚至不惜以危害太空人的安全為代價,只顧追求眼前的政治目標”,在他看來,“中國對載人航天有自己的系統規劃”,從神五到神七,實現了漸進式的技術突破,但每一步都“謹慎和穩妥”。

這正可以用來解釋中國何以邁出今天這一步。

神七飛天,終將落地。太空深藏著我們的好奇和夢想,但在更多平凡的日子裡,我們需要過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踩實了生活的每一步,或許,距離夢想就會也才會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