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後感(共7篇)

暑假裡讀一本好書,對於我們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喔~八年級暑假讀後感900字帶給大家,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八年級暑假讀後感900字:《阿q正傳》讀後感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洩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從這篇文章裡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暑假作文集錦】

如果現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去,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闆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我想有這種心態的人未來應該是非常的慘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方法吧。

還由於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里落腳,然後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裡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裡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八年級暑假讀後感900字就到這裡了,是不是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呢?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優秀國小二年級讀後感:讀《阿Q正傳》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優秀國小二年級讀後感:讀《阿q正傳》後感

看了阿q的故事後,我深切地體會到,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舊社會生活的困難,當我看完了這本《阿q正傳》,我總在想:阿q的身世到底是怎樣?是闊得不得了?還是和他現在這樣,一天到晚,只要幹完活,就一定是無所事事?

像阿q這樣樂觀的人,在舊社會,是不是很多?還是一個比一個悲觀?阿q這種性格,讓我自悔不如,要是我能交許多朋友,每天快樂地玩,該做什麼做什麼,這樣的我,才是最好的!只要我能把握時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我在什麼時間可以完成,我一定不會經常反感爸爸,而爸爸也不會說我為什麼不完成作業等等的話,不再嘮嘮叨叨地煩著我。

阿q的生活,我發現,現代的人從不會過這種生活,每天干完活,上街逛一逛,湊湊熱鬧,招惹一些人來戲弄他,打他。還參加一些政府反對的事,加入革命黨,使得他最後被政府槍斃,還讓人說他壞。我想問,現在,還會有人要這樣做嗎?

最後,我還想知道,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的中國人被他貶得一文不值,可他也是中國人啊,難道,魯迅的文章,中間還有別的用意嗎?

阿q正傳讀後感800字
阿q正傳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苦難對於強者是一筆財富,對弱者卻是一片深淵,這是我讀《阿q正傳》所領悟出來的。

阿q是辛亥革命前後生活在江南未莊的一個流浪僱農。“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般便撐船”,深受剝削、壓迫和凌辱,這本已是十分悲慘的。更另人痛心的是,他對這些竟然麻木健忘,並且養成自輕自賤自欺自慰的惡習,甚至靠凌弱小者來發泄被人欺壓的不平之氣,以獲得平衡。人們習慣地稱這種性格表現為“精神勝利法”阿q的性格形成於他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遭遇,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鑽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小說之一,喜劇的外表,悲劇的核心,使讀者把阿q等人的形象清晰地印在腦海中,阿q的一生是悲劇性的,他的遭遇令人感嘆、令人同情。我希望我們作為中學生應該勤勤懇懇,把自己的每一天都過的充實、快樂,做一個求上進的青少年,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好公民。

高三年級讀後感:《阿Q正傳》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高三年級讀後感:《阿q正傳》讀後感

一直久仰阿q大名,據說他的“精神勝利法”十分“利害”,可就是沒看過原著。恰好最近又學了魯迅先生的一篇課文,再次被他犀利的筆風征服,於是欣然前往圖書館,搜羅他的書,翻開《狂人日記》,便直奔《阿q正傳》。

粗略讀了一邊,算是和阿q打了個招呼,仿佛那個穿著破夾襖,面帶輕蔑走向王胡的阿q正迎面走來;又仿佛對面鏡子裡,自己的腦袋下長出了阿q的身子。

在我眼裡阿q是可悲、可恨、可氣又可笑的人,但他始終不值得人可憐,即使是多於的同情,恐怕失去自尊的他也無法承擔吧。

他悲的是生活在強權的壓迫下,已變得麻木不仁,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基本人格,甚至把被壓迫,視為理所當然,最終在“精神勝利法”的幫助下依舊可以活得“飄飄然”。他的可恨之處在於,毫無自知之明,專愛欺負弱小,把他受壓迫的氣憤轉而發泄到比自己更軟弱、低下的人身上,以獲得精神上的勝利,如調戲小尼姑。然而可氣可笑的是,直到死的那一刻,他最終也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何而死,卻在“精神勝利法”的“光環”下,死得“泰然”……

我一直很喜歡用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來形容魯迅先生的文章,但在這裡我暫且拋開他的針砭時弊,也拋開阿q所有的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單從阿q這個藝術形象看,他最大的“光環”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了,而他的可悲、可恨、可氣、可笑的唯一資本也注定是他的“精神勝利法”。

阿q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縮影和“結晶”,可謂是“時勢造就阿q”可是一旦阿q脫離了那個時代,他還是那個阿q么?拋開了阿q所有的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他的“精神勝利法”還有什麼意義可言么?也許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是作為一部有著鮮明時代烙印的經典小說,它能跨越那個是帶仍以經典的名義走向今天,這徰說明了他的經典不僅僅停留在他的那個時代,而且還能穿越時空與今人產生新的共鳴,那我們也理所應當給經典鍍上新的金邊,讓“阿q精神”在今天添上新的一筆。

有時讀著阿q,恍然間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陌生又熟悉。小時候,考試一考不好便傷心落淚,每每此時,身為“前輩”的表姐便主動扮演了心理諮詢師的角色來向我傳授“阿q精神”:“一次小測驗而已嘛,有什麼大不了?犯不著傷心、傷身,又不是大考。再說了,考都考完了,你傷心也沒用,白白浪費時間而已,還不如下定心去好好複習,找出錯誤與不足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你要實在過意不去就想想那些比你考得還差的人,他們不也好好的嗎?也沒像你一樣傷心啊……”聽了表姐的話,再想想考得比自己還差的人,心裡竟也真的平衡些了,也能定下心,平靜地訂正試卷了。

後來長大了些,遇到挫折,我便也將“阿q精神”活學活用了,心裡再難受也要學會自己安慰自己,學會自己解開心結。難受有何用?傷心又有何用?即使整天愁眉苦臉,日子也一樣要過下去,明天一樣還會來,困難也一樣要面對,用一個好心情面對困難總比垂頭喪氣面對要強,微笑總比滿臉愁容有魅力。於是,勇敢地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我能笑著站在這塊崎嶇不平的土地上已經很不錯了,我並不比別人缺少什麼,接下來我只要充滿自信地努力去邁開自己的第一步就可以了,這樣一切便柳暗花明變得簡單起來了,於是乎一個樂觀自信的青春少年重新人間。

當然,如果一輩子都像阿q一樣渾渾噩噩固然不可取,但以適時、適度、適量的“阿q精神”面對苦難也未嘗不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愛鑽牛角尖,心眼兒真,一直想不通便很可能走上不歸路。這時候,如果能適度、適量、適當地發揮一下“阿q精神”難得糊塗一把,也許有些悲劇將會改寫結局。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高壓社會下,也許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與時俱進的“阿q精神”吧。

阿q的牢車在眾人麻木地目送下已漸行漸遠,他單薄的背影猶如一篇秋葉,在我眼中無處一曲別樣的“阿q精神”後,安然落幕,徒留我一地感嘆……

作文頻道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級讀後感就到這裡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國小生阿Q正傳讀後感:讀《阿Q正傳》
阿q正傳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的優秀作品。國小生阿q正傳讀後感帶給大家,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國小生阿q正傳讀後感:讀《阿q正傳》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的優秀作品。那是個激情似火的年代,重讀《阿q正傳》好象也讓我回到了那個年代,阿q的形象也深刻印記在我的腦海中。

以前的我以為,阿q是個卑賤的,又可悲的中國農民,正如那時代的中國人民一樣,是封建思想的產物,應該被時代所拋棄。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想:“是兒子打老子。”這不正是那個時代的最好寫照嗎?那時的人們不會想我們為什麼會落後,我們為什麼要被帝國主義侵略,想的只是以前,曾經,我們的祖先多么的風光~~~~~~~

如今,細細解讀《阿q正傳》又讓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過的地方。阿q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既高傲卻又卑賤,在別人瞧不起他的同時,他卻又瞧不起自認為比自己還低賤的人-----王胡、小d。阿q是悲哀的。阿q並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阿q想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

這正如我們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壓力侵蝕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沒有本事,沒有手藝,沒有知識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的《進化論》殘酷的說明了這一切。現在的我們,需要的正是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很多的人就是不能進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從而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他們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社會淘汰了他們。我們應該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生活。

讀《阿Q正傳》後感(二)
阿q正傳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菸,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菸,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
阿q正傳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

阿q雖說很自尊,但他也像其他農民一樣,不能脫俗,喜歡欺侮婦女,認為“女人是禍水”,儘管四處流浪,沒有固定的住所,可也想傳宗接代。因為調戲趙家的吳媽而找不到工作,餓得他除了褲子都賣了,被迫去了城裡。

阿q經常被人欺負。有一回,他被別人欺負了,看見一個小尼姑,就拿她來出氣,說了一些很粗魯的話,別人都鼓掌。他以為是別人為他喝彩,實際上是別人在譏笑他的無知與愚昧,更反映了他不敢面對現實的性格特點。

魯迅先生是借阿q這個人物的性格,反映了舊中國病態社會人們的病苦,和對舊社會的批判。像阿q這樣的人物現在還有,也許你就是。奧運會馬上開幕了,我們應該三省吾身,杜絕阿q現象,為奧運,為中國樹立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