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讀後感1000字

《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e》)從人類最關注的愛情話題著手,探討了愛的本質、愛的歷史以及愛在現今時代所遇到的價值和精神危機,愛的藝術讀後感。愛,是人類社會最普遍而恆久的話題,千百年來無數智者和哲學家都希望拔開它罩在世人頭上的謎霧,但至今仍無人能全面地闡述愛的真諦。但人們仍孜孜不倦地探索,如果歌德的那句名言佳句“永恆的女性引導我們向上”,那么,在對愛的不懈探索中:“愛領導人類進步”則表明了愛在關乎人類自身發展與文明創造方面的不可動搖的作用。愛所以被這樣鄭重其事的提出來是因為“愛”關乎人生的最主要命題,不僅涉及到每一個人,也維繫著每一家庭,並最終決定著人類社會的演進和發展。愛是每一個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人類社會正是有了愛才能存在、進步和發展,愛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整個社會的日常活動密不可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愛就在我們心中。而另一方面,人類文明五千年的歷史,也就是一部愛的歷史,如果說是種族和語言的不同和差異讓世界充滿紛爭,那么正是愛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結成團結和友誼,所以說愛是聯結國家、種族、民族和人人的橋樑和紐帶。現今的事實是,對愛的問題的解答不但從來沒有獲得過圓滿的成果,在21世紀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對愛的困惑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強烈地困撓著每一個人。而弗羅姆正是先知先覺的領會到現代人的這一迷惑,這篇發表於上世紀50年代的經典佳作,是作者洞悉現代人精神危局後憑藉自己的專業成就而精心烹調的心靈雞湯。

在書中,弗羅姆不僅考察了“愛情”這兩個字通常所指的兩性的愛,更多地考察了人類所有的其它意義上的愛,包括母愛、博愛、性愛、自愛和神愛。這些對不同類別愛的意義和在人類日常社會生活中的現實作用的闡述,組成了本書的主要內容。在具體論述時,弗羅姆則通過對比、分析、歸納和引用等多樣化的寫作手法,對愛的性質、表現、現實意義、生理學心理學價值等作了深入淺出的論述,清晰的思路、曉暢幹練的文字、紮實的學術和理論功力、循循善誘的解說,整部書讀來讓人感覺輕鬆自如。為了進一步幫助讀者理解各類愛在人類精神世界中的作用,作者對一些與自愛相近或相關的概念進行了辨析,比如自愛和利己、自愛與忘我的關係,通過對自愛的辨證和說明,為在現代心理學中有積極意義的“自愛”正名,指明愛自己與愛他人並行不悖而不是此消彼長,

在性愛一節里,則重點地批判了弗洛伊德情愛的性本能決定論,指出了愛情與性愛的地位和關係,這也是後弗洛伊德時代,精神分析學派對弗洛伊德性學理論的最主要修正和揚棄。

從心理學上對愛的心理需求的分析,讓我受益良多,這是弗羅姆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想通過書本宣傳精神分析學派主要學術思想的重要領域。愛這個虛幻的神來之物,原來始終寄宿在人們生物需求的底層,不再是那么虛幻和不可捉摸,而是與人的整個生物特性密不可分。將愛的生物學肇始與個體的人與生俱來的身份認同感聯繫起來,從而引證出愛的樸素來源,如果西方人說“上帝與我同在”,那么愛也是始終與我同在。通過閱讀,進而聯繫到平時切身的人生感悟和思考,這部分的闡述無疑讓自己平時對愛的理解更深入和接近客觀實際。其實,愛就是世界的靈魂,愛讓這個世界充滿和諧和幸福。愛其實就是埋藏在每一個人心中的種子,與我們與身俱來,可以說愛就是人類的基因和圖騰。現代人吝嗇於愛的給予,其實是愛的缺位和衰弱。一切人間悲劇莫不與愛的缺失和漠視有著直接的聯繫。在沒有愛的地方,戰爭、殺戮、仇恨和敵對就肆無忌憚的橫行、恣意妄為,人類的痛苦的災難也和文明一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所以解釋愛的問題,也就是來進一步思考人類文明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為進一步尋求解決之道開了一個必要的好頭。

對愛情的要素分析,愛情中幾個不可或缺的基礎因素(或者說是感情):關心、責任心、尊重、了解。在每一份愛心中,回味一下都有四者的存在,正是這四種愛的元素,締造了人類愛的基調,使社會生活呈現出多姿多彩;愛的這四個元素也是每個人在內心衡量自身愛的能力、感受愛的能力的無形標尺,人性的圓滿、愛情的獲得和維持都必須始終有各元素的參與和結合。這四者其實是一個理想的人本主義學者在對人文精神的一次綜合訴求。

在書中,作者不僅從自己專屬的心理學來分析愛情,而進一步闡明了社會意識形態對個人愛情具有滲透、影響和調節的作用。人類社會發端以來,人從本質意義上來講都是社會中的一分子,所以愛情作為一種人與人的關係形態,就不再是簡單的心理學範疇,故而作者在分析愛的時候需要引入當時的社會發展形態、社會意識形態。這種思想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式的、純粹的分析學派最大的區別。

在行文基調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全書的字裡行間充滿了濃厚的古典主義元素。對愛的原始淵源的考察讓我置身於古典主義的神奇海洋,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西方美學的洗禮和薰陶。比如倫理學範疇中愛情與個人羞恥的那一段論述就把西方宗教學觀念引入進來,從伊甸園寓言中的亞當和夏娃因初嘗智慧之果而萌生的疏離感和羞辱感,講到上帝對人類父權式的不容置疑和置否的愛,講到上帝讓約拿去尼尼微為其宣示神諭的故事……。所以閱讀本書收穫的不僅是心理學知識,還能得到大量的古典文藝方面的滋養。作者能綜合諸人文學科的功力,特別是作者深厚的理論實力和人文素養更是讓我從心底里欽佩這位心理學大師的風範和廣博學識。沉浸在字裡行間,作者就仿佛是與一個智者作了一次精彩的美學對話,醉心於每一行甚至每一個文字的同時,給人持久的回味和靈魂的淨化,閱讀的愉悅莫過於此吧!

最可貴之處,不在於書本能為每個讀者切實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而是通過對愛的闡發矯正現代人心底對愛的誤認,讓人們重新拾起愛的關懷,重建對於愛的信心。這一點是我讀過本書後最大的收穫。

當然,任何書都有局限性,本書的美中不足之處是作者對現代愛情困局的解說只是引出了一個頭,在闡釋問題的更深層次原因方面分析得不夠透徹和詳盡。囿於社會主義的角度來理解當代愛的缺失,可能比較武斷,弗羅姆只指出資本主義中人的異化以及愛與性的分離是當今資本主義世界中愛面臨全面危機的主要原因,但我個人認為愛並不是一個意識形態差別或種族差別的而特有的問題,有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存在、有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衝突存在,就會有愛的問題的發生。愛是人類始終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將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各個腳步。同時,在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時,本書顯得特別單薄,沒有提出有創見性的、前瞻性的措施和手段。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