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讀後感(共9篇)

初二讀後感:讀畢淑敏散文後的心得體會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但卻總能觸及人的心弦。讓人有所感悟。讓疲憊、煩躁的心總能得到找到一處最寧靜最溫馨的港灣。總會在心靈最陰霾時刻尋到風雨過後的陽光。她教給我們愛,同時教給我們理性,面對殘酷的世界陰暗面與不可理喻的社會黑暗角,我們應當怎么樣的調整自我的心裡,正確的看待,走向光明與燦爛。累了、倦了、厭了,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找到合理的途徑,給心靈放個假。畢淑敏教給我勇敢,賦予我理性。

拿起這本書,一本書名為《我的人生筆記》的散文集,我便即將開始了解作家畢淑敏的內心世界了。

本以為一個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裡,奮筆疾書,一天到晚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但畢淑敏與我想像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經驗,她年輕時曾在藏北高原當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嶺之間,她曾背負武器,紅十字箱,乾糧跋涉在藏北無人區,她曾在寒冰之上,鋪張雨布席地而眠,她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樣有家庭、兒子、友愛,小時候也害怕見老師。脫下作家的美麗光環,她與萬千女性一樣是一個母親,一個孝順的女兒,賢良的妻子。在《下午去開家長會》中,畢淑敏將母親去開家長會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在去開家長會的路上,心中感到緊張,雖然老師有誇過兒子,但更多是說他的不足之處,畢淑敏寫道:那種時刻,真令人尷尬和難堪。我的自尊心強烈地蜷縮起來,我的頭在老師和其它家長的注視中沉重地垂下……

雖然老師不再述說她兒子的失誤,但她卻會不停追問,生怕漏掉一點。這是天下母親菜有的複雜心情,明明害怕聽到,卻又想聽到,也希望孩子像一隻光滑的蘋果。她有一顆平凡的心。

畢淑敏的文字之間流露著一種真情,不管是她寫當軍醫,還是關於婚姻和家庭的獨白,每一章節,每一篇,讀完之後都能感應到她所想表達的,文中從沒有直接表達情感的陳述,好像擰一個魔方,跟著思路走,最後拼出一個完整的面。畢淑敏的文章沒有張曉風那么優美,飽含細膩的情,更多的是簡潔和清晰。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於張曉風。她只是給我們講述一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細體會,必能發現那隱藏於故事中的一份細膩、一份溫柔、一份執著,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麼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說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你經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厲、疼愛、生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篇好的文章,是優秀作家心靈性格的一面鏡子,字裡行間映襯出真實的自己,是他們用心最純潔的瓊漿譜寫的。畢淑敏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許是因為這兩點,鑄造出她獨特的寫作風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觀。我們也可以學著像她一樣,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讀後感想:《畢淑敏散文》讀後感900字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讀後感想:畢淑敏散文讀後感900字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裡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裡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

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

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這本書,是被一幅幅畢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的景物。細細的品讀這本書後,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里我發覺畢淑敏真是一個真誠的、謙虛的、親切的阿姨。她寫的文章在我看來沒有絲毫做作之情,滿溢著的都是一股親切的感覺。我以為,畢淑敏阿姨會寫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沒有。整本書記錄著的都是在漫漫旅途中的一點一滴的感受與體會。讓我一點一點的感悟到人生。

不得不說畢淑敏阿姨真的很細心,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旅行需要預習。”的確,如果你要到一個地方去,你是否應該事先多了解一些當地的風俗風光,向已經去過的先驅者打探有關的注意事項呢?答案是肯定的。隨心所欲,不做功課,貿然出動,趕上什麼算什麼,風吹雨打都是緣分。碰上什麼吃什麼,餐風露宿全為樂趣。閒雲野鶴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只有大框架,沒有細心安排,那么你會因此而錯過多少美景啊,到頭來只留下滿腔的後悔……

人生也是這般如此,在做一件事前,如果舉棋不定,瞎子摸象似的,那么你必然會與一些機會失之交臂,這可是不預習的壞處啊!

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風景,大概都會給你留下一份印象吧。而那些你沒有去過的地方,你會在腦海中展開無窮的想像,想像那裡的繁華與絕美,對那些充滿了想像的地方,有意地不去查找資料。就讓它們在想像中沉浮,享有海闊天空的餘量。倘若有什麼好心人好意地要告知你,你就迫不及待地捂住他的嘴,然後,像一個不想直接聽到足球比賽結果的球迷一樣告訴他,請讓我自己去看吧,知道的愈少愈好。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即使未來對你來說,是一片未知、一片茫然,但請不要慌張,選擇那條你最想走的路吧,不要去在乎明天會怎樣,未來會怎樣,請毫無保留地過好今天、過好這一刻。未來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闖,自己去體會,不要肆意聽取他人的意見,要相信自己。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旅行使我們謙虛。”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好像隱隱有一些共鳴。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時間,強烈的超出了我們已知的範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它使我們日漸狹小的視野、胸懷再度開闊起來,像再生一樣。

當我們居於人生的高處,在意氣風發、洋洋得意和一路順風的時候,我們是否要把自己放低點兒,學會謙虛、冷靜,不張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當我們居於人生低洼時,我們是否也要不自卑,不氣餒,不妄自菲薄,一任自己消沉下去,而是高揚起人生積極向上的風帆,敢於挑戰暫時的黑暗和挫折,從拼搏中奮起,亮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美麗的人生風景?

旅行好像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盒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未來的路需要自己去開創。那么帶上自己小小的夢想和大大的堅強,就上路吧。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700字的作文精選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裡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裡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

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

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這本書,是被一幅幅畢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的景物。細細的品讀這本書後,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里我發覺畢淑敏真是一個真誠的、謙虛的、親切的阿姨。她寫的文章在我看來沒有絲毫做作之情,滿溢著的都是一股親切的感覺。我以為,畢淑敏阿姨會寫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沒有。整本書記錄著的都是在漫漫旅途中的一點一滴的感受與體會。讓我一點一點的感悟到人生。

不得不說畢淑敏阿姨真的很細心,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旅行需要預習。”的確,如果你要到一個地方去,你是否應該事先多了解一些當地的風俗風光,向已經去過的先驅者打探有關的注意事項呢?答案是肯定的。隨心所欲,不做功課,貿然出動,趕上什麼算什麼,風吹雨打都是緣分。碰上什麼吃什麼,餐風露宿全為樂趣。閒雲野鶴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只有大框架,沒有細心安排,那么你會因此而錯過多少美景啊,到頭來只留下滿腔的後悔……

人生也是這般如此,在做一件事前,如果舉棋不定,瞎子摸象似的,那么你必然會與一些機會失之交臂,這可是不預習的壞處啊!

讀後感作文:畢淑敏散文讀後感300字範文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讀後感作文:畢淑敏散文讀後感300字範文

樂,一個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讀《畢淑敏散文》當中感受到了樂!

畢淑敏是一個能將生活中的情感點滴帶入寫作中的淳樸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構成,再將她的體會,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為篇篇打動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沉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靈處分篇等多個篇幅。一縷瀰漫著的香菸,一絲綠植芬芳,一點生機的鳥鳴,便描畫出一篇文章,一幅圖畫。

我很喜歡讀《每天都冒一點險》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講述的是畢淑敏的三個“險”事,教導我們人生因“險”而精彩。所以每天都冒一點險,不僅可以抗衰老,還可以活躍生活。我讀了之後感到冒險原來在人生中有這么重要,也不禁發出感慨,多冒冒險必定會讓我增大膽量,受益匪淺。

我喜歡的另一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間小屋》。如果讓我推薦作品的話,我定會推選這篇文章為演講主題。它貼近生活,教育我們要在心間樹立三間小屋。第一間是:盛著我們的愛與恨,第二間是:盛放著我們的事業,第三間是:安放著我們的自身。

她在文中這樣闡述道:“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是啊!安放著我們喜怒哀樂的三間小屋,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靈萬物的平和,所以,人一定心中都要有這三間精神小屋,它們是你心的核心,是你情感發泄的控制總部,是接受打擊、接受喜悅的基地。

讀久了畢淑敏老師的散文,真會不自覺地稱她為師。散文情感濃厚,內容樸實,令我看了就脫不了身,總想多看幾篇。其實我的許多經歷都和畢淑敏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說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並問過我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畢淑敏那平實卻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難忘,我仍不時翻翻這篇,看看那篇。那種被畢老師渲染得瑰麗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相信一定會讓我難以忘懷,而那種被畢老師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將廣為流傳。

感謝畢老師為我帶來的樂,雖說樂自由我,但這是“樂自由書”,相信這種閱讀的喜悅,將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八年級讀後感:讀畢淑敏散文精選後的感想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提起作家畢淑敏老師,心中便會油然升起一股濃濃的敬意。

畢淑敏老師,是國家一級作家,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內科主治醫師。

喜歡畢淑敏的文章,還是緣於多年前,在我拜讀了她的精品散文集後,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發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蕩漾開來。每次捧讀,都是對心靈的又一次洗滌和滋養,久久不願放下。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朋友一個溫暖的擁抱......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說得多好啊!這是作者在告訴我們,要時刻《提醒幸福》啊!

在《握緊你的右手》里,她這樣告誡女孩:“在你纖細的右手裡,有一粒金蘋果的種籽。所有的人都看不見它,唯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將你的手心炙得發痛。那是你的夢想,你的期望!女孩,握緊你的右手,千萬別讓它飛走!相信自己的手,相信它會在你的手裡,長成一棵會唱歌的金蘋果樹。”每次讀到此,我都由衷地感嘆,我感嘆,世上還有比這更勵志、更美妙的文字嗎?

“我願用我的書握住你的手,用力、緊緊。”這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靈魂寫者,她把寫作比做是童年的延伸。你瞧,“幼時的落花生,埋在我們的大腦壟溝中,一钁頭下去,幾顆果實被刨出來了。它們團結友愛,一粒得見天日的同時,帶出很多夥伴的觸鬚。寫作的人就像拾荒的人,很貪心地接著挖下去,哈,原來還有那么多被遺忘的種子,藏在泥沙中,於是,歲月在墨水中復活......”

多美啊!作者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鮮活鮮活的,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我陶醉在這美妙鮮活的文字里,無法自拔......

這,就是畢淑敏,一個用樸實、嚴謹的文字,深深震撼我們心靈的人;一個用靈魂創作美、歌頌美的寫者;一個讓讀者尊敬和愛戴的作家。

初一讀後感範文:讀畢淑敏散文有感600字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讀的是《畢淑敏散文精品賞析》這本書,摘出幾段給大家看看,很值得推薦,雖然一字一句打得真辛苦。

女人難得智慧。她們多的是小聰明,乏的是大清醒。過多的脂粉模糊了她們的眼睛,狹隘的圈子拘謹了她們的想像。她們的嗅覺易在甜蜜的語言中遲鈍,她們的腳步易在撲朔的路徑中迷離。

任何存在,只要是和諧的就不為過,你幹得好和我嫁得好沒有對錯。但有些女孩子懷著不勞而獲的心理去傍個大款,一時似乎也是一種物質精神雙豐收,成為籠中的金絲雀的結果又如何?據說深圳某些二奶樓盤幾乎每周都有自殺身亡的年輕美貌女子,或因對方破產生活無以維繫,或因對方移情別戀成為棄婦,或因被社會道德所不容而無顏過正大光明的日子……

那天跟薑湯聊他的《薑湯說女人》,說起這些現象,他道:其實這些為了物質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女子都很傻,她們誤以為擁有了物質享受就是生存的終極目的,其實天長日久來看,睡在別墅里跟住居民樓沒那么大區別,吃青菜稀飯跟天天吃鮑魚海鮮沒什麼兩樣,出入高級轎車與坐捷運公交也沒什麼大不同,而放棄了一個人活出自我的權利與機會,實在是得不償失。此言與畢淑敏有相通之處。

告辭出來,滿地是蕭瑟的黃葉。我說,有多少人知道新移民的孩子心中的憂愁?

安妮說,移民的第一代,就是這樣艱難地走過。他們是邊緣人,他們自卑,他們難以融入主流社會,他們中的某些人,會把這一切遷怒於自己的故國。他們希望美國人忘記他們新移民的身份,他們要做的,就是變得比一個原生的美國人更像美國人,在他們之中,當一些人積聚了足夠的財富之後,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後,他們才會在更高的尺度上,看待故國的文化,以做一個中國人的後裔為榮。在現今的美國,這樣的華裔是很少的。所以,我說,在那所貴族學校里的那位女生,是一個例外。

謝謝安妮所給予我的啟示和指點。說實話,那一天,我整個心情抑鬱不堪。這些孩子是我見到的最壓抑的孩子,他們喪失了快樂,失去了與人為善的習慣,失去了反應與說真話的能力,他們的少年時光被閹割肢解。他們的情形,令人想到沒有歸屬感的蝙蝠,想到黑色與夜晚。他們是從故國的土地上連根拔出,在新的土地上又動盪漂浮的秧苗。我明白他們為什麼有那樣遲鈍的眼神,那是慘痛的自發的保護。要練就怎么無動於衷的心態,才能抵禦這種文化的休克和剝離的淒涼?!

我猜這些少年心中,定有成人所難以體味的痛楚。他們不說,他們無所言說。沒有人能察覺,甚至連他們的父母,也未曾聽到這深重的創痕,怎樣把淋漓的鮮血,從幼嫩的心房連綿不斷地刺出……

我對安妮說,我希望他們之中將來有人成為優秀的心理醫生,做跨文化的心理學研究,以幫助一代代新移民的孩子,度過轉折中的艱難時期。

安妮說,在美國,看心理醫生的費用很高。即使有了這樣的醫生,新移民的孩子,也未必看得起啊。

父母常常以為小孩子是沒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隨意地大聲斥責他們,為了一點小小的過錯,嘮叨不止。不管是什麼場合,有什麼人在場,只顧自己說得痛苦,全然不理會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為只要是良藥,再苦澀,孩子也應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說明對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效力。

這樣的父母,實在是想錯了。

能夠約束人們不再重蹈覆轍的唯一韁繩,是內省的自尊和自製。它的本質是一種對自己的珍惜和對他人的敬重,是對社會公有法則的遵守與服從。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在無窮的心理折磨中喪失了尊嚴,無論他今後所受的教育如何專業,心理地陰暗和殘缺都很難彌補,人格潛伏著巨大危機。

人們常常以為只有批評才需注重場合,若是表揚,在任何時機任何情形下都是適宜的,這也是一個誤區。

批評和表揚的主要馳騁疆域,應該是人的力量可以抵達的範圍和深度。它們是評價態度的標尺而不是鑑定天資的分光鏡。我們可以批評孩子的懶散,而不應當指責兒童的智力。我們可以表揚女孩把手帕洗得很潔淨,而不宜誇獎她的服裝高貴。我們可以批評臨陣脫逃的怯懦無能,卻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與體弱。我們可以表揚經過鍛鍊的強壯機敏,卻不必太在意得子遺傳的高大與威猛……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涼的冰水和太熱的蒸汽,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孩子和年輕人的皮膚與心靈,更為精巧細膩。他們自我修復的能力還不夠頑強,如果傷害太深,會留下終生難復的印跡,沒到淫雨天便陣陣作痛。遺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與美麗。

我不喜歡總愛說自己年輕的中年人,那是對一個人基本的組成部分年齡的不敬。年齡是生命的坐標,好似一個中學生,一年年讀書,一年年升級。明明要進大學了,卻要蹲班二年級,不很相宜吧?

我不喜歡懼怕衰老的中年人,以你的經驗,已知那是不可逃避的天然。別裝爛漫,別故意先是身手敏捷頭腦不凡,懂得漸漸消失冰欣然迎接老邁是一種成熟的光榮。

衰老後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們並不覺得成熟的麥子變得枯黃,然後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議的事情。那是大自然的必然。舊的麥秸不回歸土地,就沒有新的麥株的繁榮。

一位老人,哪怕他從來沒有進過醫院,哪怕他再三表明自己要死在家裡,卻沒有人理睬他。人們逐漸認為只有死在醫院裡才是正常的,才算盡到了責任。如果誰死在了家裡,輿論會認為他沒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現代化剝奪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裡的權利。現在,是回歸的時候了。讓死亡回歸家庭。讓瀕臨死亡的人,享受最後的安寧與尊嚴。他們將在自己的家裡和親人的包繞之下,平靜地圓形。我們奉行的觀念是——不必搶救死亡。死亡是不應該進行搶救的。因為死亡並不是一種失敗。既不是醫生的失敗,也不是病人的失敗。讓病人安詳舒適地死去,正是醫生神聖的責任所在。我們的座右銘是——尊嚴地死去。這包括他是怎樣潔淨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他也要怎樣潔淨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所說的潔淨,並不僅僅指的是塵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遺留有人工的化學的放射的等等強加給他的痕跡。常常有這種現象,醫院裡,人已經去世了,他的身上還插著很多根管子,輸液的輸氧的……還有放射和電擊的痕跡。那是很不人道的。

美麗的女人首先是和諧的。面容的和諧,體態的和諧,靈與肉的和諧。

美麗的女人應該是持久的。凡稍縱即逝的美麗都不是屬於人的,而是屬於物的。美麗的女人少年時像露水一樣純潔,青年時像白樺一樣蓬勃,中年時像麥穗一樣端莊,老年時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緩而磅礴。

女人要學會播種,即使是在一個沒有收穫的季節。女人太習慣以谷穗衡量是否豐收,殊不知有時播種就是一切。開心的鑰匙不是掛在山崖上,就在我們伸手可及的地方。

只要你感到是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許就會在眼中變一個樣子。寫文章,為什麼一定要發表?自己對自己傾訴,會使心靈平和。練書法,為什麼一定要展覽?凝神屏氣地書寫,就是與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到學校?做善事,為什麼一定要別人知曉?

在生命所有的季節播種,喜悅存在於勞動的過程中。

關於《畢淑敏散文》讀後感800字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關於畢淑敏散文讀後感800字

樂,一個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讀《畢淑敏散文》當中感受到了樂!

畢淑敏是一個能將生活中的情感點滴帶入寫作中的淳樸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構成,再將她的體會,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為篇篇打動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沉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靈處分篇等多個篇幅。一縷瀰漫著的香菸,一絲綠植芬芳,一點生機的鳥鳴,便描畫出一篇文章,一幅圖畫。

我很喜歡讀《每天都冒一點險》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講述的是畢淑敏的三個“險”事,教導我們人生因“險”而精彩。所以每天都冒一點險,不僅可以抗衰老,還可以活躍生活。我讀了之後感到冒險原來在人生中有這么重要,也不禁發出感慨,多冒冒險必定會讓我增大膽量,受益匪淺。

我喜歡的另一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間小屋》。如果讓我推薦作品的話,我定會推選這篇文章為演講主題。它貼近生活,教育我們要在心間樹立三間小屋。第一間是:盛著我們的愛與恨,第二間是:盛放著我們的事業,第三間是:安放著我們的自身。

她在文中這樣闡述道:“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是啊!安放著我們喜怒哀樂的三間小屋,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靈萬物的平和,所以,人一定心中都要有這三間精神小屋,它們是你心的核心,是你情感發泄的控制總部,是接受打擊、接受喜悅的基地。

讀久了畢淑敏老師的散文,真會不自覺地稱她為師。散文情感濃厚,內容樸實,令我看了就脫不了身,總想多看幾篇。其實我的許多經歷都和畢淑敏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說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並問過我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畢淑敏那平實卻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難忘,我仍不時翻翻這篇,看看那篇。那種被畢老師渲染得瑰麗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相信一定會讓我難以忘懷,而那種被畢老師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將廣為流傳。

感謝畢老師為我帶來的樂,雖說樂自由我,但這是“樂自由書”,相信這種閱讀的喜悅,將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七年級讀後感:《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七年級讀後感: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裡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裡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

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

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這本書,是被一幅幅畢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的景物。細細的品讀這本書後,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里我發覺畢淑敏真是一個真誠的、謙虛的、親切的阿姨。她寫的文章在我看來沒有絲毫做作之情,滿溢著的都是一股親切的感覺。我以為,畢淑敏阿姨會寫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沒有。整本書記錄著的都是在漫漫旅途中的一點一滴的感受與體會。讓我一點一點的感悟到人生。

不得不說畢淑敏阿姨真的很細心,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旅行需要預習。”的確,如果你要到一個地方去,你是否應該事先多了解一些當地的風俗風光,向已經去過的先驅者打探有關的注意事項呢?答案是肯定的。隨心所欲,不做功課,貿然出動,趕上什麼算什麼,風吹雨打都是緣分。碰上什麼吃什麼,餐風露宿全為樂趣。閒雲野鶴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只有大框架,沒有細心安排,那么你會因此而錯過多少美景啊,到頭來只留下滿腔的後悔……

人生也是這般如此,在做一件事前,如果舉棋不定,瞎子摸象似的,那么你必然會與一些機會失之交臂,這可是不預習的壞處啊!

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風景,大概都會給你留下一份印象吧。而那些你沒有去過的地方,你會在腦海中展開無窮的想像,想像那裡的繁華與絕美,對那些充滿了想像的地方,有意地不去查找資料。就讓它們在想像中沉浮,享有海闊天空的餘量。倘若有什麼好心人好意地要告知你,你就迫不及待地捂住他的嘴,然後,像一個不想直接聽到足球比賽結果的球迷一樣告訴他,請讓我自己去看吧,知道的愈少愈好。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即使未來對你來說,是一片未知、一片茫然,但請不要慌張,選擇那條你最想走的路吧,不要去在乎明天會怎樣,未來會怎樣,請毫無保留地過好今天、過好這一刻。未來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闖,自己去體會,不要肆意聽取他人的意見,要相信自己。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旅行使我們謙虛。”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好像隱隱有一些共鳴。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時間,強烈的超出了我們已知的範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它使我們日漸狹小的視野、胸懷再度開闊起來,像再生一樣。

當我們居於人生的高處,在意氣風發、洋洋得意和一路順風的時候,我們是否要把自己放低點兒,學會謙虛、冷靜,不張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當我們居於人生低洼時,我們是否也要不自卑,不氣餒,不妄自菲薄,一任自己消沉下去,而是高揚起人生積極向上的風帆,敢於挑戰暫時的黑暗和挫折,從拼搏中奮起,亮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美麗的人生風景?

旅行好像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盒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未來的路需要自己去開創。那么帶上自己小小的夢想和大大的堅強,就上路吧。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

初一讀後感範文:讀畢淑敏散文精選有感200字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一打開《畢淑敏散文精選》我就被她那真實、健康、積極向上的話語吸引了。她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每篇散文都切合生活實際,並總能捕捉到一些人們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事情,讀的時候,就好似一幅幅生活美景浮現在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被她那耐人尋味的散文散發出的魅力而抓住眼球,靜心欣賞她的文章。

我最喜歡她的一篇文章——《“我羨慕你”》。“我羨慕你”這句話是出自文章中一位老年婦女的口中。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帶兒子去公園玩,碰到了一位老年婦女,這位老太太說她羨慕作者和她兒子的年齡,使作者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財富。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寶貴的財富,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不過我們的幸福常常被別人羨慕著,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可是,原來幼小無知的我卻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每次周末,當我在被堆積如山的作業壓著埋頭苦“寫”時,媽媽總是悠閒地躺在沙發上,邊看著有趣的電視,邊喝著香味四溢的綠茶,還時不時地發出幾聲歡快的笑聲,我看著媽媽輕鬆、無憂無慮的安詳樣子,真是羨慕不已,不禁說道;“我羨慕你!”媽媽一臉茫然地望著我,十分詫異:“你羨慕我什麼?我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婦女。”“你不用寫作業,而且可以看電視,可以乾自己愛做的事情。”我皺著眉頭說。“我還羨慕你呢,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課,可以與同學一起學習、玩耍,可以做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我已經到了中年,只能享受一下電視帶給我的快樂!”媽媽嘆著氣說。我高興起來,原來現在我忙碌的生活也是被別人所羨慕的,我應該好好享受現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無論是怎樣的,都要珍惜,因為別人也在羨慕著我的生活。

這本書里的每一篇散文都令人得以深思,心靈得以進化,使人能把自己聯繫於文中,樹立正確的觀念,這就是畢淑敏散文的獨特魅力。

更多文章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畢淑敏散文精選有感
初一年級讀後感:《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言
初一讀後感:《畢淑敏散文》讀後的感想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1000字範文精選
八年級讀後感作文:讀畢淑敏散文有感400字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500字(初三年級)
讀畢淑敏散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