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讀後感1500字2篇

《命若琴弦》讀後感1500字篇一:

寒假看了看史鐵生的書,感覺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拙筆之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型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己的評價,年輕小伙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弦》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弦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愛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注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裡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當小瞎子聽出師父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註: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里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弦琴,因為他的師父小瞎子的師爺曾經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當然相信師父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挨了多少回曬,挨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達到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這裡,因為這裡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收音機),談天說地,都想成為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知道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么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終於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師父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弦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弦,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天只是抱怨哀嘆自己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己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弦,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弦。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弦,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弦、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弦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弦》讀後感1500字篇二: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著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斷了一個又一根。原來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只有彈過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著“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信念,彈親賣藝為生,不知不覺終於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台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來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為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為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為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後用藥才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一定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曾經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今天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它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為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因為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因為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因為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這些,為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而且越走越遠。

讀完《命若琴弦》讓人更加知道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不過白紙一張,復明計畫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這不是一個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該如此!

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該做到了,因為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為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繫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著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須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意義。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為戰勝自己,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意義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明它的意義。“只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著生存的意義。”人必須選擇一種東西作為生存意義的證明。史鐵生選擇的是寫作。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意義的證明,他說“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

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為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意思就是說史鐵生在為自己找到活著的理由之後,又在為別人尋找活著的理由。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為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么辦?

相關內容
高中生暑假讀後感900字:《命若琴弦》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