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現代詩《有的人》讀後感5篇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詩人以高度濃縮概括的詩句,總結了兩種人、兩種人生選擇和兩種人生歸宿,謳歌了魯迅先生甘為孺子牛的一生,抒發了對那些為人民而活的人們由衷的讚美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有的人讀後感【一】

我平時對一些詩歌就特別缺乏靈性,但是,臧克家的《有的人》這首詩卻令我受益匪淺,印象極其深刻。

這首詩是作者為了紀念魯迅先生逝去十三周年而寫的,《有的人》整首詩結構簡潔,題目新穎特別。而且,通過寫兩種不同的人的對比,表達了魯迅先生的戰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是在詩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節。原先,我還不太明白意思,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有的人軀體還活著可是他的心已經死了這表達出了作者對這種人的鄙視有的人雖然軀體已經不在了,可是他們的精神還沒有消失,是永存的,這又表達了作者對這種人的讚美。

魯迅先生用自己那支“武器”揭露了反動派種種的罪惡、壞事,可是他卻沒有被嚇倒,而是繼續寫作。令反動派害怕,老百姓安心地生活。這不正是詩中所寫的:“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生活。”在他的心裡永遠沒有“退縮”只有“向前”。

魯迅先生願意幫助所有困難的人。願意做一株小小的野草,讓人們燒盡,長出能綠的小草,使大地更加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魯迅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了人民和社會。這就正如詩中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做馬。”“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地下的或燒。”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他,是一頭耕牛;他,是一株野草;他,更是一位英雄.他,見證歷史巨變;他,目睹風起雲湧;他,更重燃了中國人上進的心火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 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 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他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他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個人就是---------魯迅。

有的人讀後感【二】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寫的一首詩,詩中批判了那些欺壓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讚揚了那些甘為人民服務的人,表現了作者懷念魯迅並讚揚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精神。

詩中告訴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像詩中所說的甘為野草的人,無私為集體奉獻,為集體服務。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小小的班級體中,不要把自己放在這個班級體之外,好像跟這個班沒有關係一樣,要時刻想到自己是這個班級體的主人翁,把班級體當成自己的家,多為這個集體作貢獻,多幫助同學,不要做了一點好事,似乎是吃了個大虧,這是一個自己經常生活的地方,為自己生活學習的地方做一點事,也沒什麼大不了。

比如做衛生值日,幾個星期才輪一次,我們要好好做,一次做好,第二天來了,坐在個乾淨的教室里學習,精神也好多了;這精神一好,學習效率也就高了。一次衛生要是沒做好,再做第二次,這次是被罰做的,被罰的心情自然也不會太舒服,心情一不好,學習效率也就低了,學習效率一低,又會引出一大堆麻煩。一點小事,做好了對自己有益無害,做不好,麻煩一大堆。所以,一次做好,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好處,幹嘛非要做個兩三次呢?

還有一類人,口上答應得挺快,這個那個全都要搶著做,包下來後又不認真去做,他們為了在同學們面前露露臉,顯顯威風,卻往往做些傻事。做這些事前,最好先將自己的時間重新安排一下,不要接下來後,忙著去玩,把這些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要么就是接下來後才發現沒那個能力,卻又放不下面子去和老師講,所以,這種情況時,先考慮一下能否從玩中擠出一些時間來,完成這項任務。也不要認為這樣做很吃虧,俗話說“吃虧是福”。玩的時間以後多得很,為集體做點事情的機會卻不多,更何況做一次好事,還可以長點見識,算不上吃虧,再者是為了班級體做事,根本談不上吃虧。再就是先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能力,免得發生尷尬的場面。

我們生活在這個班級體裡,從小就要培養為班級同學服務,多做些貢獻的精神,這樣,長大後才能多為事業做貢獻,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有的人讀後感【三】

人生有何價值?其實我並不能準確地回答你這個問題。但是自從我讀了《有的人》這首詩,再經過細緻地咀嚼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人生有何價值,決不是索取,而是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初讀著名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一詩,曾發疑問:為什麼有的人活著卻如同死了一樣;有的人死了卻活著呢?

後來,通過老師的精講點撥我才明白過來。像宋朝的奸臣秦檜就是一個“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壞傢伙。他死後還要遺臭萬年。所以他活著就比行屍走肉還不如

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仇恨腐朽的統治者,心甘情願做人民的牛馬,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人民把他捧得很高,很高”因為魯迅先生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地活”所以,他死了,人民永遠紀念他,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裡。雖死猶生!

如此鮮明的對比,讓我進一步明確了生命的意義。

想想現在社會上那些貪官污吏,腐敗墮落,再想想那些唯利是圖、利令智昏的不法商人,還有生產偽劣產品的“企業家”,他們雖然活著,但他們有人性嗎?再看看解放軍戰士,他們為了保衛祖國和人民,總是最先出現在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他們 向祖國和人民索取什麼了嗎?再說我們的老師,他們嘔心瀝血,培育學生成才,雖然待遇低,可也無怨無悔,更有廣大勞動人民正在辛勤地創造著燦爛的明天,……他們都 正在默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反覆拜讀《有的人》,我不禁感到汗顏,原來,我也只為自己的前途著想,還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來掩飾自己的過失,感謝這首詩,它像一絲和煦的春風,拂過我那即將乾涸的心田。我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真諦。

有的人讀後感【四】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支蠟燭,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說是它燃起火花的那一剎那。有人的火焰,微弱欲熄;有人的火焰,燭影搖紅;有人的火焰靜靜發光;有人的火焰,燦爛耀眼。然而它總有蠟炬成灰,歸復平靜的一刻,唯一不同的是:所留下的貢獻。 《有的人》全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而容量極大,把人生的偉大與醜惡論述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全詩又是那么瀟灑曠達,毫不留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諦: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全然取決於對人民的態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壓迫、危害人民者速朽。

作者大膽借鑑古詩用典的手法,在詩中運用了一連串能引發讀者聯想的典型細節和比喻。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使讀者聯想起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 再如“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會使我們聯想起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的意境。雖然是政治抒情,然而卻運用形象思維,詩句優美,琅琅上口,使人過目難忘。

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總是具有永恆的魅力和巨大的影響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習俗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不論怎么變,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好與壞,光榮與羞恥,偉大與渺小,永遠是不會顛倒的。人們要想活得有意義,要想使自己的人生煥發出瑰麗的光彩,那就應當永遠和人民民眾同呼吸、共命運。

有的人讀後感【五】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寫的一首詩,詩中批判了那些欺壓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讚揚了那些甘為人民服務的人,表現了作者懷念魯迅並讚揚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精神。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我一遍遍地閱讀著這樣一首鏗鏘有力的、滿含著愛和恨的詩篇——《有的人》,覺得它給我的啟迪遠不源於詩文本身,而是其深深的。

這是一首紀念魯迅的詩,歌頌了魯迅的偉大人生。他“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他“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這些詩句,無不反映了魯迅先生忠實於革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這,也正是他生命的意義所在。他的生命是非常有意義的,非常有價值的!

這使我想起了孔繁森,他毅然放棄了在山東的工作,隻身來到偏遠的,同那裡的人民生活、奮鬥在一起,為建設作了很大的貢獻。他本可以在山東安穩地工作,卻選擇了一條艱險的道路。他不追求安逸,到人民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哪怕那裡環境再艱苦,他都要去,他要去為人民謀幸福,啊,這不也是他生命的意義嗎?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為國家、為人民著想的高貴品質完全從這裡體現出來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黨,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人民,他們的生命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可是有些人雖手握大權,卻不想著為國家為人民辦事,一心想著的只有圖謀私利、貪贓枉法。

原首都鋼鐵公司北京分公司黨委書記管志誠,貪污公款、索賄總額達人民幣141萬餘元;原中信實業銀行深圳分行長高森祥,收賂現金和禮物共折合人民幣180萬餘元,給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失。這些人,他們貪污公款、收賂,乾盡壞事,正如詩中所說的:“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他們如同行屍走肉,雖生猶死,其靈魂何在?其生命的意義又何在呢?

人格,不因為其有權有勢而偉大。一個人,無論他是誰,無論他乾什麼,只要他每時每刻想著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肩上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更應該從小立志,好好學習,將來為建設祖國作貢獻,把祖國建設成為高科技發達的國家,讓偉大的祖國在世界人民面前,高昂起頭來,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