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作品讀後感

想到這突然就產生一個疑問:這類昭示命運決定人命,個人抗爭無效的悲劇是不是容易使人陷入悲觀、消極的情緒?那么悲劇的意義在哪裡?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悲劇的真正作用在於引起哀憐和恐懼而加以淨化”一定程度上啟發了我。劇中俄父親的棄子行為、俄刺瞎雙眼的行為無不給人以震撼,引起人們的同情,俄始終維持著正義和抗爭,顯示出一種悲壯。現實中很多人很多時候也傾向於相信某些事是命運使然,但並不會完全消極以待,接受命運安排,也會進行一定的抗爭。或許悲劇的意義之一在於告訴我們:命運的不確定性使人既不敢為所欲為,又不毫無作為。生命的意義不僅在於享受那些美好的事,也在於在困境中表現出的頑強和抗爭,在於以有限的生命探尋生命的永恆價值。

【義大利】薄伽丘 著 王林萬萱譯《十日談精選》 四川人民出版社 XX

讀後感

這本書只選取了《十日談》100個故事中的三十餘個,但還都比較有代表性,對故事的完整和我們讀者對故事的理解沒多大影響。也許是譯本選的不好或是沒讀原著的緣故,幾經翻譯後,我沒能體會到作品語言的某些魅力,反覺得語言通俗,缺乏表現技巧,故事與故事間的過渡語及引言部分是大同小異的,形式比較單一。但整個的結構安排是讓人覺得新穎、獨特的,類似於《一千零一夜》。在閱讀時我的注意力就是完全投在大框架下每個獨立的小故事的趣味性及其背後蘊含的深意上。

作品中,故事題材是多樣的,有涉及父親對兒子的教育的、有關乎個人信仰真偽的、教會內部的腐朽、黑暗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講男女間的情愛故事。但都是圍繞幾大主題進行表現的:一、揭露教會的腐化、墮落,對天主教和宗教神學進行批判和諷刺(這點很明顯);二、對人慾的肯定;三、展現人的智慧,發現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閃光點,提倡人人平等。情愛故事以傳統倫理道德來審視,實難接受其中如妻子欺騙丈夫與情人偷會或是男的使詐報復女的等各種狀況,看來有點縱慾主義。但又不得不被故事中人物的種種“聰明”的手段弄笑,並佩服人物的智慧。這種賦予趣味性的描述或許正體現了作者對待情愛的態度:不指責、不批評,人慾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情愛讓人的智慧迸發,讓人享受到快樂。但有時也會為此付出代價,或是造人報復、或是受到懲罰,就看處理得好不好。由此聯繫時代,進行深一層的解讀我想就是大家公認的作者對人道主義的宣揚、提倡個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對中世紀禁慾主義的批判,以有技巧的縱慾的極端正面衝擊嚴肅的、違背人性的禁慾主義。此外作者也從反面來表現,就是也以詼諧、可笑的方式道出教會人員、修女等的醜行。提倡平等這點主要通過小人物如馬夫等面對階級高的貴族的刁難,以機智的回答化險為夷的形式表現。

總的來講,我覺得書的文學史意義是大於它的文學意義的,作品對它所處的時代有著特殊的意義,作者以瘟疫為背景,正好恰合現實,藉此也能以人處在生死關頭,可有更多的言語自由,因而能更大膽地表現想表現的東西,為自己能說的不能說的提供一種合理的解釋。記得上課時老師提供一種解讀是:作者以瘟疫為背景,然後男女以講故事的形式消磨時光是有意味,意在探求人超越死亡的可能性。我對此不是很理解或說從作品中沒有察覺到。